第九百五十八节震惊世界
作者:
宝哥 更新:2021-05-25 12:27 字数:2038
不管这些人觉得是一个什么样子,事实就是华夏人的军舰已经开出来了,你们美国人的下一代战列舰还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如果想要把它们制造出来的话,没有个两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美国海军现在虽然已经是在疯狂的制造军舰,还是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这样的东西,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制造出来的,美国海军可以在一个月内下水五艘驱逐舰,却不可以在短时间内下水如此庞大的战列舰,美国人民因为这份报纸而愤怒了,他们走上街头,要求美国建造更加庞大的战列舰来压制华夏,他们不能够容忍华夏海军比他们强大。
原本正在筹措海军军费的海军军官们这个时候乐了,老百姓来的真是太是时候了。
国会正在压制他们的预算,虽然现在是战争时期,但是国会也必须得考虑到整个国家的承受能力,尤其是政府的财政状况,如果是权力制造战列舰的话,那么美国政府应该拿出多少钱呢?这下子完全不需要考虑了,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老百姓随便省出两口袋就够美国人制造战列舰的了,现在老百姓总共捐款了上亿美金,这一点让全世界惊讶了,因为世界其他各国现在基本上都没有办法让老百姓捐献出如此多的钱,哪怕他再爱国,可是他的手里没钱,应该怎么给你捐款呢?
美国海军迅速制定了他们新一集的战列舰计划,但是因为设计不成熟,没有办法超过大和号战列舰。
真正的情况是一回事,宣传的情况又是一回事儿,老百姓难道还会把两艘战列舰放在一块儿好好比较一下吗?现在这个年代又跟以后不一样,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网络,那个时候如果撒谎的话,会立刻被拔出来的,现在这个年代完全都需要靠报纸来了解情况,政府是完全可以干涉这一块的,所以美国海军认为设计更大的战列舰实在是太困难了,就把现在的战列舰制造出来吧,反正有钱了也不能让他闲着。
至于英国人那边就算了吧,虽然他们十分羡慕,可是现在英国人的造船厂都被德国人炸的稀巴烂了,别说是造船厂了,就算造船厂现在是好的,可也找不到那么多的技术工人呀,前线缺少军人的时候,技术工人也被抓去了,现在不是牺牲在了前线,就是已经残疾了,英国人想要恢复他们的造船能力,没有20年的时间,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只能是看看就是了,羡慕华夏人,羡慕美国人,最终在感叹一下自己强盛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子?可惜现在已经不是大英帝国的世界了,在全世界各地的大英帝国老百姓都感觉到了,这一刻又让大英帝国的中央感觉到了,有本事的话,先把德国人赶下去吧,先把你们的首都给拿回来吧。
德国人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德国人首先感到的就是高兴,第二个感觉就是该如何从华夏人的手里把这样的军舰给买过来,如果有一艘这样的军舰的话,那么在进攻英伦三岛的时候,绝对可以把整个英国给炸成废墟,对于希特勒来说,老早就对英国没有耐心了,几十万军队都死在了英伦三岛上,可是现在战线很艰难,才能前进一步,第二天又被英国人给夺回去了,这种拉锯战是德国人最不想要的,虽然希特勒不断的往英伦三岛增加军队,可英国保护他们国土的信心也十分强大,拼命,谁不会呢?
当德国人了解到华夏目前也只有两艘的时候,他们就感觉到自己要购买这艘战列舰十分困难,不过德国人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对于他们来说,一艘这样的战列舰,比一些小型舰队都要强大,最主要的是这种战列舰并不是要它的实际意义,当然它的实际意义也非常强大,要的是它的象征意义,当这样的战列舰开到英国海边的时候,估计所有的英国人都会吓得腿软吧,每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希特勒就会做梦都笑了,所以希特勒才会命令手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这艘战列舰带到德国。
至于现在在亚洲代表法国的米高扬将军,他真的是无比的庆幸,自己竟然是华夏人的合作伙伴了,如果要是继续抵抗华夏人的话,这种战列舰肯定会开到越南来的,那么强大的主炮,一炮就能够把多大的面积给打飞,更加不要说自己修建的那些防御工事了,表面上看那些防御工事还算是可以的,可如果跟这样的战列舰队上那简直就是纸糊的一样,谁都知道战列舰在工打地面目标的时候,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如果你们这边不害怕伤亡的话,大可以跟战列舰试试。
反应最可笑的就是日本人了,在美国的日本人全部都被迁到沙漠里去了,因为在珍珠港战役的时候,在珍珠港的日籍人员,帮助日本人获得了很多的消息,所以美国人不再相信日本人,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一块地运送到沙漠当中去,给他们修建了一个集中营,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在那里过日子吧,省得你们出来,还打探消息,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现在就在沙漠里打探消息吧,反正那里的消息也不害怕泄露,所以当华盛顿邮报刊登出来的时候,日本人竟然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如果是原来美国跟日本没有打仗的时候,日本国内的外交机构也是会订阅一些美国报纸的,在报纸上得到消息的几率虽然比较低,但并不是说没有,在一些超强的情报分析员看来,报纸就是他们得到消息的最好渠道,好像在两国处于交战状态,只有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刊登出了这则消息,其他的报纸都还没有转登,当其他的报纸进行转登的时候,估计华夏人的舰队已经到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