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最后任务
作者:闪烁      更新:2021-06-04 05:26      字数:3305
  一月二十七日.公海舰队在bo罗的海完成了该年度的第一次高强度训练。
  冯承乾没有打算立即找英国皇家海军决战,因为新服役的三艘战舰,还有在一九一六年服役的两艘战列巡洋舰都没有经历过实战考验,必须进行全面训练,才能确保这五艘崭新的战舰在开上战场的时候,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实战早已证明,帝国海军的训练体制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打不打,根本不由冯承乾决定。
  一月二十九日,冯承乾回到柏林,参加由德皇主持的军事会议。
  严格说来,这是一次政治军事会议,因为讨论的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有更加敏感、也更加重要的政治问题。
  这就是,还有没有必要打下去?
  虽然帝国已经在东线与西线取胜,即便法国没有完全战败,也奄奄一息,但是帝国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根据首相贝特曼提供的资料,在这两年多内,帝国已有近四百万军人伤亡或被俘。
  这是个什么概念?
  帝国的人口总数还不到六千万,和平时期可用兵员不超过六百万,战争时期也只有八百多万。也就是说,帝国所有年纪在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男xing公民,在除掉工业与农业生产的必要劳动力之后,总共只有八百万可以征召服役。事实上,在大战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一五年,帝国就开始鼓励fu女、特别是年龄在十八岁到五十岁之间的fu女参加劳动,顶替成年男xing从事生产工作。到一九一六年底,从事社会劳动的fu女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万而在大战爆发前,帝国fu女几乎不从事社会劳动。正是动员了如此多的fu女从事劳动,帝国才能在确保工业产值不下降的情况下,把军队规模扩大了近十倍,并且让军队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
  问题是帝国还能继续扩充军事力量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别说继续扩充军事力量,能否维持现有军队都是个问题。
  结果就是,贝特曼首先提出,在法国注定要战败的情况下,应该考虑裁军了,至少应适当的缩小军队规模。
  必须承认贝特曼的提议很有道理。
  在击败了欧洲大陆上的所有敌国之后,帝国已经没有必要维持一支规模达到六百万的陆军了。
  此外贝特曼还提出了一些谁也不能忽视的问题。
  最为突出的,就是这场战争对帝国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而这其中又以物价暴涨最为明显。到一九一六年底,帝国的物价涨到大战爆发前的十倍左右,一块硬面包要卖到五个帝国马克,而一个工人劳作一天的收入,也就仅够购买半块硬面包。如果不是帝国实施了严格的配给制恐怕社会早就动乱了。
  归根结底,就是资源与劳动力匮乏,导致了这些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帝国面临的两个最为严重、也几乎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帝国没有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也没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分散的殖民地。结果就是帝国无法从外界获取资源、
  也无法从外界获取劳动力,而英法能够坚持下去,靠的就是来自海外的资源与劳动力。别的不说,如果英国的情况与帝国相似那么在大战的第一年就战败了。
  帝国能够坚持下来,也有原因。
  这就是帝国的民众更能吃苦,也更能忍受。别忘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是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统一战争建立起来的,帝国的民众早就尝到了战争带来的好处,也就更愿意忍受又战争带来的苦难。
  只是,什么事都有一个极限。
  现在,帝国已经到了极限。
  如果不适当放松一下,缓解压在民众身上的重担,那么就算击败了英国,帝国也会成为真正的失败者。
  为此,贝特曼提出了第二件事,即进行政治改革,赋予民众更多的权力。
  有趣的是,德皇并不反对进行政治改革,甚至答应在战争结束之后,组建通过大选产生的国民议会,并且赋予议会实权。坚决反对的是鲁登道夫等军人,在他们看来,在这个时候谈民主,肯定会削弱帝国的战斗力。谈到最后,德皇也只能向军方让步,即在大战还没结束的时候,不谈政治改革。
  相对来说,帝国的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
  原因很简单,在击败俄国之后,帝国与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达成了和解协议,在帮助俄国进行战后重建的同时,也从俄国获得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大量物资,缓解了国内物资紧缺的问题。事实上.从一九一六年下半年.即秋收之后.帝国的粮食价格就有所降低,配给额度也相应提高,民众的生活基本上得到了保证。按照德皇的旨意,从一九一六年十月起,还由皇室拨款,为帝国的所有在校儿童配发有牛奶的营养早餐,并且给予新生婴儿家庭更多的配给。
  问题最严重的,是与帝国并肩作战的奥匈帝国。
  事实上,这次军政会议,就是由奥匈帝国引发的。
  老弗兰茨皇帝已经病入膏盲,随时有可能驾崩。更严重的是,奥匈帝国本来就是一个二元帝国,国内动dàng的因素更多。此外,在这场大战中,奥匈帝国的表现并不怎么样,人员损失在五百万以上。加上由物资紧缺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奥匈帝国已是风雨飘摇,谁也不知道这个哈布斯堡王朝能坚持多久。
  实际情况比任何人估计的都要严重。
  二月二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驾崩。当天,匈牙利王国就宣布独立,紧接着其他几个小民族也开始闹独立。
  更严重的是,此事并没有引起帝国重视。
  至少在最初几天,帝国高层相信了奥匈帝国当局的承诺,认为奥匈帝国有能力平定由匈牙利引发的内乱,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结果等到二月十日,局势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帝国才采取行动。只是,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在帝**队开进奥匈帝国的时候,这个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王朝就瓦解了。
  奥匈帝国,成为继沙皇俄国之后,第二个倒下的欧洲帝国。
  所寺的是,帝国已经采取行动。
  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匈牙利先后宣布独立,紧接着巴尔干地区的众多小、国也纷纷宣布独立。
  摆在帝国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虽然有很多人建议德皇趁机吞并奥地利,实现德意志大统一,但是德皇非常理智的否决了这些建议,因为现在的帝国,别说去吞并一个有着数百万人口的国家,连自身的问题都没解决好呢。说得简单一点,加上一个奥地利,帝国将更加动dàng不安。
  奥匈帝国倒下,成为了欧洲动乱的导火索。
  首先受到bo及的,就是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帝国。
  二月底,奥斯曼帝国爆发动乱。虽然这场由少数民族、特别是阿拉怕人引发的动乱很快就被凯末尔率领的奥斯曼军队镇压下去了,但是动乱的根源并没消除,即长期受到奥斯曼帝国镇压与奴役的民族希望获得独立。
  动dàng,让德皇不得不有所顾虑。
  已经有两个帝国倒下了,奥斯曼帝国也很有可能分崩离析,如果帝国也步入后尘,那么打赢这场战争也没有什么意义。
  正是如此,德皇在一月底召开了军政会议。
  虽然在原则上,德皇并不反对继续与英国作战,也批准了由鲁登道夫提出的在英国登陆的作战计划,但是明确要求,针对英国的地面战争必须推迟到半年之后,而冯承乾与提尔皮茨支持了德皇的主张。
  推迟半年,除了政治上的问题,还有军事上的原因。
  比如,帝国海军并没有可靠的跨海支援手段,即便能够想办法把百万德军送到英国,也无法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更重要的是,英国皇家海军还没有被打败,仍然具有很强的威胁xing。
  随即,德皇采纳了贝特曼的建议,把德军裁减两百万,以恢复社会生产。
  到此,重担落到了帝国海军的肩膀上。
  其实,包括德皇、法金汉与鲁登道夫在内,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能够击败英国的不是帝国陆军,而是帝国海军。说得直接一点,只要帝国海军打败了英国皇家海军,英国就会立即投降,根本不需要陆军登陆英国本土。
  关键就是,帝国海军能在什么时候击败英国皇家海军。
  离开柏林的前一个晚上,冯承乾去了bo茨坦皇宫,跟德皇谈了两个多小时,详细介绍了帝国海军的情况,以及他策划中的作战计划。在此,冯承乾向德皇做出保证,在半年之内击败英国皇家海军。
  更重要的是,德皇也给冯承乾做了保证,即在大战结束之后,允许冯承乾离开帝国。
  对冯承乾来说,率领公海舰队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将是他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德皇腓特烈三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这也是他在这个时代,实现的第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