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谣言(求收藏,求推荐)
作者:
水鬼游魂 更新:2021-10-04 21:45 字数:3613
谣言的传播很顺利,不知道什么原因,连卫相子思都在帮苟变的忙,因为躲在深宫之中的卫公也知道了消息。
几十年前,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大儒在和卫公交谈了几次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卫公这个人贪恋权力,还很固执,总结起来就八个字‘乾纲独断,刚愎自用’。这是五十年前的事,那时候的卫公是卫敬公,并不是现在的卫公姬颓,如今是个快要到古稀之年的糟老头子。不管是哪一个卫公,‘乾纲独断,刚愎自用’的性格都继承了下来。
姬颓听到谣言,一时之间也吃不准,到底是真是假。
他也不找人询问,显得自己很无能。
于是就一个人在卫国的宫殿里瞎琢磨,如果是真的,好办,列国对于流亡过来的其他诸侯国的贵族,甚至公子,要么装作视而不见,要么就是优待。如果是假的,卫公也不准备处理边子白的问题,就当视而不见算了。
作为魏国的小弟,卫公长期笼罩在魏侯的淫威之下,而楚国和魏国是敌对国。可此时一时彼一时,当年楚赵联军打败了魏武卒,让魏侯怀恨在心。要是知道有一个复仇种子在卫国,肯定要来讨要。按照卫公的尿性,肯定不给啊!按理说当小弟的,要有当小弟的觉悟,可卫公就是这么骚气逼人。现在楚国和魏国的关系缓和了,主要是赵国将楚国北上大军暴揍了一顿,楚国已经不是吴起那个时代的楚国了。
加上魏国在河西之地和秦国打得不可开交,每次损失都很大,可秦国也没有占到便宜,这个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的列强,如今却已经站在国家崩溃的边缘了。国力和魏国差太多,已经不是几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小胜能够挽回了。阳城君的儿子,对于魏国和赵国来说都不再重要。当然对卫国也不重要。
如果真如传言所说,边子白是阳城君的幼子,那么按照时间来算,他离开楚国流亡的年纪大概在十来岁。按照调查的结果来看,边子白的来历应该是贵族。年纪是对应的上。可问题是,阳城君的家人不是都死绝了吗?
戮王尸,罪三族。
阳城君作为领头闹事的人,必然逃不过楚王的追究。儿子能活下来的可能真不大。那么应该是私生子,卫公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招来国相子思,对他这位亲戚兼职国家的执政说到:“据寡人的考证,边子白此子来历已经清楚了。”
“君上可是密探传来了消息?”
卫公姬训感觉良好的摇头道:“寡人虽没有派遣密探,但通过已有的消息加以整合得出结论,边子白乃楚国后裔,他在帝丘多次买过大米。加上他年纪,还有衣冠和配饰,都有楚风。从而得此结论,边子白很可能是阳城君的儿子,但不是嫡子,而是私生子,虽不中亦不远已。”
卫公的做法在后世有一个很应景的形容词,脑补。
吃大米的是楚国人,是贵族,那么就妥了。这是哪国的道理?
子思捏着胡子的手一哆嗦,突然下巴一阵剧痛,好家伙,扯下来一小撮胡须,疼地他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虽说很配合苟变的想法,宣扬边子白的来历与众不同,从而抬高边子白的声望。作为执政多年,卫国最有权势的权贵之一,他发现人才地能力并不弱,得益于卫国比其他诸侯国更高额的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只不过有些人就算是发现了,也没有什么用,人家根本就瞧不上卫国,更不想在卫国出仕。
可有些卫人是扶不起的烂泥啊!
还有一些卫人,因为国策和国力的原因,淡薄了出仕为官的心思,比如说苟变。
在他看来,边子白的来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边子白的身上看到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在吴起身上也有。当然和边子白接触不多,他对于这个少年郎的心性还不太了解。至于说和军政才能都是一流的吴起相比,边子白更没有相提并论的资格。于是这种考量就不是比才干,而是比性格,不拘泥一格,行事让人摸不着头脑,却很有目的性。
打个比方说吧,就说西瓜。个大的熟且甜,那么按照已有的经验,找个大的采摘,找到甜的西瓜的可能性就越大。吴起就是那个大个西瓜,而边子白在外型上可能形似。
所以,子思觉得边子白有培养的价值,可以试一试。仅此而已。
可眼下,事情仿佛变味了,卫公的加入让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复杂了起来。楚国公族阳城君的私生子,那么楚国太宰那边是肯定没有记录的。身份问题就成了一个谜,谁说都可以,就是无法证实。
可这样真的好吗?
假如边子白是个野心勃勃的少年人,忽然间有了这样一个身份,加上卫国的背书,说不定他还真的能回到楚国去。毕竟下令处死阳城君等人的楚王熊臧还在位,可这位的日子不太好过。楚国接连在对蜀国和赵国的战争中失败,楚国西部边疆已经从进攻转入防御阶段,北上也失去了可能。而楚国内部因为当年‘戮王事件’被牵连的贵族的抵抗越来越强烈。可以说,熊臧已经是内忧外患的局面了。他如果想要缓和楚国内部的矛盾,就不得不接受采取更加怀柔的办法,比如说赦免当年‘戮王事件’中被牵连的70多个家族。首当其冲的就是名声最为响亮的阳城君。就算是边子白回到了楚国,对于卫国来说也是有利无害。
卫国是卫公说了算,子思就算想反驳,也没用。
于是卫公在子思强力的要求下,隐藏下私生子的属性,传言很快在帝丘的街头传播开来。边子白是封君之子。
“小郎,是封君之子?”
“尔是公卿之子,尔全家都是封君之子。”每当有人这样问他,边子白总会气急败坏的反驳。
才过了一天,边子白就发现周围人看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还有从来不曾有过的敬畏。他糊涂了,发生了什么事,他既不当官,也不是大贵族,自己的出身都是瞎编的,哪里敢冒充封君之子。毕竟能够做到封君就只能是公卿之家的人啊!
边子白虽不敢说精通卫国的律法,可他好像听到过衙门里的小吏说过,冒充公卿之子,是要遭受肉刑的惩罚,肉刑主要有四种,即:黥、劓、刖、宫四种。最轻的是黥,就是脸上刺字,行刑的时候很简单,用刀刺破皮肤,然后用一团墨糊上去,就和脸上打了个叉似的,好了以后连出门的心思都没有了。黥刑是最轻的,主要惩罚的对象是小偷,而且还是贼赃不多的小偷。
劓刑,就是割鼻子。
刖刑,砍脚。
宫刑……作为穿越人士,不去搅合天下风云雷动也就罢了,要是还被入宫当公公了,这估计只能是含忿自杀一条路可以走了。
不管是哪一种肉刑,边子白都不想试一试。当然他也知道穿越人士有一个好爹,会带来很高的起点,如果运气好一点,投胎到了诸侯国君的后宫里,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公子(公之子),将来继承国家,当上主君,大战四方,一个又一个胜利之后,四海归朝,问鼎天下。让始皇帝的太爷爷们哭晕在茅房里!可现实就这么感人,他只不过是晕倒在了大街上,疑似小贵族的倒霉蛋,仅此而已。穿着依稀能够看到往日的风光,可也不像是公卿之子该有的奢华。
至于选一个倒霉的封君,最好是全族被灭的,认为祖宗,然后行走于列国之中……就是俗称的冒充官二代。在后世,冒充官二代的后果最多就是骗财骗色,总之在事发之后也没有性命之忧。可在战国,风险实在太大,他承担不起失败的结果。只好编出个山野之中隐士的弟子,老师死了,孤苦伶仃,只好出山谋生。说不上高贵,但也不算太低贱。给人一种有一定的学问,但多厉害?没人知道的假象。
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身份,当然这样的身份是没法核查的。随便在地图上指一个山,就说小爷在此山上修行十余载,还真没办法查证。如果这是在敌对国家的领土上的一座山峦,就更没办法查了。
他编的这个身份没人信,可也没有人出口反驳他。他当初晕倒的时候,身上有一块玉佩,可惜质地不错,却没有家族徽章,无从考证。还有就是破破烂烂的绸布袍。没有那个隐士会穿绸布的袍子,这根本就有驳常理。结果让边子白很崩溃,他越是想要澄清谣言是瞎编乱造的,站不住脚的,可外人就越是坚信谣言是真的。
好在这个时代对身份不太在意,官府如此,百姓也是如此。之所以要办一个身份证明,那是因为边子白想要在卫国置业,仅此而已。别看士工商,这三个身份商人排名最后,可实际上在列国,商人的欢迎程度往往要超过士族。毕竟官职就那么多,很多士族却很庞大,有的士族一辈子都在幻想着当官,封大夫,可最后的结果就是给某个大贵族当门客。这还是混的好的,还有比这更倒霉的人。姜子牙当年要不是遇到周文王,他就是一个被泼辣媳妇欺负惨了的糟老头子。
反倒是商人,别听什么‘商人重利’、‘商贾无情’之类的话,多是讽刺商人薄情寡义,将商贾说成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可不管是百姓也好,士族也罢,甚至是国君都是非常欢迎商人的到来。因为只要商人聚集,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税收和国家急需的物资;对士族百姓更是如此,就算是再庞大的家族,也无法将所有的商品都出自自己家的作坊。
所以,当有人对边子白说你是公卿之子的那一刻,边子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人要害我!
其次就是怼回去。
打死也不能承认,公卿之子的身份是没办法冒充的,公子就不用说了,一个国家的公族,就和国家的王族一样,都是有顺位继承权的。
这都是由威望很高的太宰管理名册,不仅有名册,每一个公族成员甚至会有记录一些身体特征。比如脚底有痣。
至于能做到卿的职位的官员,一般都是封君,有大封地,自然也有家族的族谱,冒充也没希望。这玩意一查就能查个底掉,他能不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