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5)
作者:凔溟      更新:2021-10-05 17:06      字数:4883
  沈嘉的视线在他扇子上转了一圈,大概明白这个男人为什么大冬天也要打扇子了,他老师怀恩先生的题字,不过是仿的,能被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骗的人,大概脑子里都是草。
  他伸手推开那公子哥,走到一旁的货架上抽了一条同色的腰带绑上,他的腰极细,那腰带有巴掌宽,上头绣着精致的花鸟,最中间的位置是两只孔雀衔着一颗大珍珠,这色彩斑斓的腰带一扎,整件衣服就不那么单调了。
  他又到一旁拿了一条白毛领子,领子下方缀着一块鱼型玉佩,还有一颗红色宝珠,弄好这些,沈嘉又嫌手冷,挑了一副白毛皮子做的袖笼,往袖子上一套,黑色大棉衣瞬间就雅致起来了。
  真暖和啊。沈嘉笑着对秦掌院说,后者目露欣赏,点点头:不错,挺好看,给我也来一件这个。
  那掌柜的还以为自己看走眼了,碰上两个穷鬼,可沈嘉挑的腰带和配饰都不便宜,就算只卖这两套也是有赚头的,诶,这就给您拿去,我记得还有一件大一些的。
  那公子哥见沈嘉对他视若无睹,沉着眉眼讥讽道:哪来的傻帽?这通州城还没见过你这样的,穿成这样出去不怕被人笑话?
  沈嘉终于给了他一个正眼,严肃地说:衣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暖,在你眼中上不了台面的厚棉衣,多少百姓却穿不起,我自个花钱买衣裳,爱穿什么关公子何事?
  福掌柜忙走过来隔开两人,小声解释说:这位陈少爷是对面雍春阁的少东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少爷,不知民间疾苦而已,这位爷别与他计较。
  沈嘉算是看出来了,估计这公子哥平时做人还可以,居然连竞争对手都帮他说话,对面的雍春阁他们刚才也看到了,也是卖成衣的,长安城里也有一家,秦掌院大概也是因为知道那家价格贵才进了这家的门。
  那陈少爷气愤地用力扇扇子,一股凉风以他为中心朝四面扑散开来,沈嘉穿着大棉衣不觉得冷,可把其他人冻坏了。
  沈嘉忍不住笑了,指着他的扇子说:怀安先生写字时有个习惯,就是每个字最后一笔都会带出一点转折,很好辨认的,他的印章也格外有意思,刻的并不是怀安二字,谁怂恿你买的这东西,不觉得辣眼睛吗?
  那位陈少爷扇扇子的动作停了下来,瞪着一双大眼看沈嘉,嘴唇颤抖,恼怒道:你胡说!你有什么证据?这可是本少爷花了三百两银子买来的
  蠢货!秦掌院比他还愤怒,三百两银子啊,他一年的俸禄也不到三百两,这个蠢东西居然就这么白送给骗子了,这要是他儿子,非得打断他的手不可。
  你
  秦掌院的随从抢先一步说:我家老爷乃是翰林学士,最通文墨,怀安先生与我家老爷是好友。
  随从虽然没说出秦掌院的官职,但在通州这种县城,一个翰林学士就已经比县衙所有官的品级高了,那陈少爷顿时没了声音,盯着手里的扇子看了两秒,然后愤怒地撕开丢在地上,还不解气地踩上两脚。
  秦掌院懒得理他,问沈嘉:都挑好了吗?
  是。沈嘉让何彦去结账,原本是准备把秦掌院和他随从的单一起买了的,对方不让,他也就作罢了。
  中午饭是在外头吃的,两人随便找了一家酒楼,这季节不管是野味还是蔬菜都少得可怜,两人随便点了几个菜,然后拉着店小二问话。
  你们这家酒楼开多少年了?沈嘉递了一角碎银过去,约莫有半两。
  那小二忙乱地收着,笑容满面地回答:十几年了,我们东家是这城里有名的富商。
  哦,和那陈家比谁更富些?
  您说的是开布庄的陈家吧,那当然还是陈家富庶,那是我们通州的首富,家里有个做高官的二老爷,还有个做王妃的小姑子呢,不仅富还贵着呢。
  姓陈的高官,沈嘉一下子没想出是谁,还是秦掌院的随从说出了答案,是工部右侍郎陈勉,他的亲妹妹嫁给了北陈王,原先是侧妃,后来才提成正妃的。
  那小二没想到这几位对陈家的事情那么了解,腰又弯了几分。
  沈嘉恍然大悟,又问他:原来是陈侍郎的家人,难怪,我们也是第一次来通州,不知这附近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或者是什么稀奇古怪的风俗?
  您要是不怕冷可以去郊外爬爬君落山,听说山顶的道观在冬日风景极美,云海翻滚,雪松林立,不少名人雅士都爱去。
  沈嘉又问了他几句,突然问到了王县令,通州富庶又安稳,可见知县老爷是个明察秋毫的青天大老爷吧?
  您是说王大人吧?王大人来了后大家日子确实挺好过的,是不是青天大老爷不好说,但总不像以前那位煳涂。
  我也是听说他去年给百姓分了一批粮食,去年没灾没难的他都能想着老百姓,有这样的好官是百姓的福气啊。沈嘉感叹道。
  小二脸上的笑容顿了顿,似乎有些困惑,但也没说什么,然后就听沈嘉问他:你家乡是哪里的?
  小人是附近李村的。
  哦,李村啊,那肯定也分到粮食了吧?我记得告诉我这个消息的老伯就是李村的。
  不可能。小二斩钉截铁地反驳:要么是您说的那个人不是李村的,要么就是他骗您的,我们村去年没分到什么粮食。
  不应该啊,我们从那路过,去他家借了水喝,他家门口还有一棵百年的杉树呢。
  那应该是我大伯家,可小二也混乱,但还是说:我家并没有收到粮食。
  那就怪了,也许是他家有你家没有吧。
  小二的脸色变了变,但也没再说什么。
  沈嘉又好奇地问:去年城里发生了大事了吧,刚才成衣阁的掌柜还说今年的日子也许比去年更难过呢。
  去年也是虚惊一场,听说北方来的一群流民得了疫病,不过具体如何我也不知,后来就没听说了,想必是治好了吧。
  哦?流民沈嘉若有所思,也没再问下去,这小二知道的肯定有限,有个突破口就行了。
  吃过饭,两人回到县衙,潘默兄弟俩也回来了,一起聚在秦掌院的房间里说话。
  大人,我们今天在城里打听消息,遇到了一个人,原本是要将人带回来的,但他一听是到县衙死活不肯,还说王县令害死了他的同乡三十几人,属下问他具体发生了什么,他又不肯说,一定要见到能惩治王县令的人才能将证据交上。
  是什么人?
  属下只知道他是北方来的,三十几岁,旁人喊他老刘头,目前在城里倒夜香,住在城南一个破屋子里。
  沈嘉与秦掌院说:不如我带他们去看看,如果人有用,我们也必须保护起来,秦大人就与王县令说说话,别让他分心。
  秦掌院知道,他这是要让自己去拖住王县令,于是点头:好,人要是真有用,就交给禁卫军,料那王志铭也不敢从禁卫军手里夺人。
  城南是县城里的贫民区,这里的房屋与沈嘉他们白天看过的都很不一样,大多数都是木头房子,有的简陋的用篷布搭着,不过这些棚里都没有人,听说因为下雪,县令大人怕他们出事,都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从这一点上,沈嘉还是挺赞同王县令的,如果不是那两千石粮食有问题,他一定也会以为王志铭是个好官。
  快到了,就在前面。路过一片棚户区,沈嘉他们来到了一座破败的小屋前,从外头看像是谁家遗弃的房屋,破败不堪,很难想象这里能住人。
  在这儿?沈嘉疑惑地问。
  对,我们跟踪他来到这里,亲眼看到他进去的,也问过周边的人,说他平时就住在这里,这里以前是一户员外郎,后来搬家后宅子就没人管了。
  咳咳站在没有门的门口,沈嘉已经听到了里面的动静,潘辰和潘默先一步走进去,确认没威胁才敢让沈嘉进去。
  里头比外头看起来更破,他们说的那个人并不是住在屋子里,而是在回廊的一个角落,用几件破棉衣搭了一个小小的帐篷,咳嗽声就是从里头传来的。
  老刘头,我们带人来了,你出来吧。潘默走上前说。
  里头的人顿时没了声音,过了一会儿,一只干枯的手撩开帘子,露出半张丑陋不堪的脸。
  潘辰将沈嘉拦在背后,小声解释说:这人脸上有烧伤,大人别看。
  不碍事。沈嘉不怕这个,走近几步说:大叔,听说你有事要告诉我们,可以出来说一说吗?
  你是谁?那人警惕地问,他的声音非常沙哑,像是从喉咙里吼出来的。
  潘默没与他客气,伸手将人从破棚子里拉出来,沈嘉这才看到他的全貌,脸上和手上都是烧伤,从样貌看就知道是非常严重的烧伤,能活下来真是个奇迹。
  他身上只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棉衣,像是哪里捡来的,背是弯的,一只眼睛还是瞎的,如果是晚上看到,绝对会吓到一群人。
  沈嘉尽量保持平静,怕惊吓到对方,轻声回答:大叔,我是朝廷的钦差大臣,来北地巡视的,你有话可以尽管与我说。
  就你?老刘头显然不信,他就没见过这么年轻的钦差,长得跟富家公子哥似的,能帮他什么?
  放肆,我家大人是户部郎中,五品官员,上达天听,你有话就说,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潘默呵斥道。
  老刘头噗通跪了下来,直勾勾地盯着沈嘉问:那你有权利杀了王县令吗?
  沈嘉皱了皱眉头,如果他犯了死罪,我会送他回长安受审。
  哼,谁知道你们会不会官官相护
  沈嘉摆摆手,阻止他说:如果你不信任我,那就算了,我完全可以把你送给王县令,或者当做没见过你,要不要说在你,能不能完成心愿得看你说的事情是什么,是不是真的,如果你敢说假话,那本官也绝对会让你过的比现在还惨。
  呵呵,比现在还惨?那是什么?我苟且偷生一年,要不是巨大的仇恨支撑着,我根本不想活,活成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还不如死了!
  沈嘉看看四周,也每个能坐的地方,于是让潘默带他出去,找了一座普通的茶楼坐下。
  老刘头的身体应该很差,总是咳嗽,说几句就要停下来喘息一会儿,沈嘉给他倒茶,对方也没看他,目光落在空中,像是怀念,又像是回忆。
  去年秋天,北方来了一伙鞑靼士兵,大约一千人,他们夜袭了我们小镇,见人就杀,我们整个小镇只逃出了一百多人,大家无家可归,只能往南边走,可是一路上又遇到了不少和我们一样遭难的百姓,后来听说,周边不少村镇都遭了殃,逃亡的人数有大几百。
  原本我们是要去县城的,可是县老爷听说有鞑靼兵来袭根本不给开城门,我们无法,只好继续往南走,可是无论我们经过多少地方,没有一个官员肯收留我们,他们有的怕我们是鞑靼的奸细,有的怕受我们牵连,引来鞑靼兵,好一些的会给我们粮食衣物,差一些的直接将我们赶走。
  就这样,我们一路南下,最后是通州县令收留了我们,我们以为这下好了,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好官,这一路我们饿死冻死了几百人,走到这里来的只剩下两百多人了。
  王县令将我们安置在郊外的土地庙,那里香火鼎盛,土地庙建的很大,一开始还有善心的百姓给我们送粮食和衣物,王县令也慷慨地拿出粮食分给我们,甚至说,等过了冬天,就给我们分些土地,有官府帮助,不怕挨不过第一年,等有了收成就好了。
  我们这一路长途跋涉,又是饥寒交迫,不少人都生了病,一开始也没人在意,死几个人也正常,缺医少药的,谁能斗得过病魔呢?可是有一天,一个大夫突然说,那些病死的人并不是得了风寒或是其他病,而是瘟疫刘老头说到这里忍不住哭泣起来,沈嘉也基本能预料到后面发生了什么事了。
  等老刘头说完,沈嘉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让潘默和潘辰带老刘头找家客栈住下来,这个时节冷的厉害,大多数行人都从头包到脚,想认出来都不容易。
  大人,咳咳您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
  沈嘉扶他起来,将身上的斗篷披在他身上,说:您放心,王县令会得到应有的惩罚的。
  回到县衙,秦掌院还没回来,沈嘉一刻也等不了,直接杀去了王县令的书房。
  沈大人回来了?买到您想要的那块玉佩了吗?买玉佩是沈嘉找的借口,他身上穿戴精致,会为了一块玉佩出门也不奇怪。
  沈嘉嗯了一声,进门后坐到秦掌院身边,将昨天他给自己的账本拿出来,砸在王县令脸上,这账本本官仔细研究过了,王大人做的很用心,可惜啊,假的就是假的。
  这这,下官冤枉啊,沈大人何出此言?
  沈嘉淡淡地将潘辰他们昨天去打探的消息说出来,不容王志铭狡辩,你也不用找任何借口,我们来的突然,查账也是临时安排的,你能安排几个人,但不可能堵住所有百姓的嘴,若是王县令还有话说,我们不如多找些村民来问问。
  秦掌院摸着胡子笑了一声,做假账而已,王县令紧张什么,说清楚这些粮食用到哪去了也就好了,总不能是王大人拿去卖了吧?
  不不,下官不敢,这些粮食真的是拿去赈灾了,下官可一粒米也没贪啊。
  沈嘉冷笑了一声,那你说说看,粮食给谁了?
  这那些粮食王县令看了师爷一眼,后者起身跪在他们面前,凄然地说:两位钦差大人,我们大人心系百姓,从不做贪墨的事情,他每到一处,百姓无不称赞,那两千石粮食确实是捐出去的,去年有北方的流民路过通州,好几百人,大人可怜他们,就收容了他们一阵。
  哦?流民?北方来的?沈嘉眼神一闪,嘴角带着笑意问。
  是,是的。
  多少人?呆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