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下文件
作者:
向晚葵 更新:2021-11-12 04:27 字数:2150
“他的能力虽然不差,但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神奇——”曾书记想了想,还是提点了儿子几句。“不过当领导的,最重要的是博采众长,所以看人识人才是根本,他身边有一群各有手段的好朋友,这才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能力。
毕竟天才只会跟天才交朋友,以儿子现在的性子,就算硬挤进去,也会跟他们格格不入。
但是他没有其它选择,只希望儿子跟他们混个脸熟后,有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年轻人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学东西也快,如果儿子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愿意拿他们当榜样,奋起直追,只要给他时间,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这样一来,比留在自己身边,亲自培养效果都要好。
“是吗?”听说他身边有许多朋友,能力同样不简单,曾超群不淡定了。“那你马上帮我安排新工作,我倒是想看一看,他们如何不简单法?”
他一向认为天才都是孤独的,所以对朋友,一直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
中学大学的同学,即使住同一间寝室,他也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愿意跟他们太过亲近。
可以这样说,这些年他一直独来独往,从来没有主动去认识过人,结交过朋友。
虽然也有人主动跟他接近,他也是点到即止,没有跟人深交。
更不用说,遇到有才能的人,笼络后为自己所用了。
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机关工作,也没想过用心经营朋友圈,扩大人脉。
这两年下来,工作上遇到了各种挫折,最后不得不回到家里,闭门思过。
静下来也反思过自己,是不是哪些地方做错了,否则为什么处处碰壁?
可是他最大的体会,不是自己出了问题,而是机关那些工作人员,都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只想着算计别人。
也就是说,错的是别人,不是他本人。
他因为拒绝跟人同流合污,所以才会面临这样的结果。
也幻想过自己坐上高位,然后把这些官老爷全部削职为民,让那些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好官坐上这些位置。
不过终究是做白日梦,就连父亲这个市委书记,也不可能这样做。
“那你去了后好好观察。”对于儿子的反应,曾书记非常兴奋。“世上或许存在科技或者艺术方面的天才,但是机关以及商界这些地方,从来离不开人脉和朋友,希望你能留意一下,他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
他的要求不高,只要儿子能在这些地方有所领悟,那就没有白去一趟。
如果说以前对儿子有比较高的期望,希望他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他只希望儿子能像个普通的俗人,明白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懂得油盐酱醋等生活基本能力,就算离开家人,也能活得很好。
然后结婚生子,过上正常的生活。
毕竟儿子今年已经二十四岁,换成其它人,估计已经成家立业了。
“放心。”曾超群再次被父亲激起了雄心。“如果他真的比我强,我肯定会向他学习——”
言下之意就是,想要我这样做,必须先获得我的认可。
否则的话,他一定会无情地揭穿他的面具,让世上见识一下,这个所谓的能干镇长最真实的一面。
——————
三天后,酱厂改制方案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全市各个机关院校,并要求相关企事业单位认真学习。
而曾超群也在同一天,来到了东溪镇。
“爸,你怎么突然给我调来了这样一个活宝?”吴泽远和曾超群一番交流后,顿时苦不堪言,打电话找父亲抱怨道。“这人还是个大学生,我怎么看他像是没断奶的小屁孩,一点也不懂事?”
那天父亲说要调一个人给自己,他以为是父亲想培养的人,心里还暗暗高兴,以后自己多了一个助手,工作上会更轻松一点。
没想到来了个心理上还没断奶的孩子,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他是曾书记的儿子。”见儿子说得可怜,吴增琰只好说了实话。“曾书记亲自开口,让你带带他儿子,你爸也无法拒绝啊!”
这话半真半假,不过他以后想要跟曾书记站在同一战线,确实不适合拒绝。
同样地,他也想看看儿子的本事,能不能把曾超群这个让曾书记都头疼的年轻人调教好?
如果成功了,不但两家的关系会更亲近,儿子的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就算不行,那个圈子里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只要带一带他,多少能受些影响。
只要曾超群别惹出大事,时间长了,总会有些长进。
这样对曾书记就有个交代了。
“好吧!”听父亲说得有理,吴泽远也没办法。
放下电话后,他一个坐在办公室,思考对策。
忽然想到谢秀文家里来了六个年轻人,年纪有大有小,有的还是世界级富豪张清墨兄弟的子孙,他们现在被她管理服服贴贴,对付熊孩子,她显然有一套手段。
于是决定去请教她。
当然下班后,他直接来到谢秀文家,向她吐露了这件为难事。
“这还不简单?”谢秀文一听,马上有了对策。“他不是从小被当成天才培养的吗?那就让他去做擅长的事,只要取得了成绩,自信就培养起来了,然后再好好引导几次,人就老实听话了——”
对这种心理脆弱,却智商很高的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替他找准位置。
毕竟世上只有不懂用人的管理者,而没有完全无用的人才。
以前会在机关和商界吃瘪,只是身边缺少一个引导他的人,只须让他明白社会跟学校的区别,时间长了,说不定就会慢慢扭转过来。
偏偏曾书记对儿子太过信任,以为他不管去哪里,都能很快适应,所以才会放手让他去闯。
这件事同样说明一个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曾书记这样一个大领导,对于自己的儿子,同样存在判断失误。
否则他肯定不会允许儿子走上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