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做状元[快穿] 第34节
作者:项小沐      更新:2021-12-06 22:08      字数:7712
  向末两人身上带着农场的介绍信的,侯场长跟农垦那边儿大农场有些关系,给他们开的是农垦的介绍信,可以坐卧铺的。但是他俩急呀,等不及客运的火车,搭着粮食车走的。在车厢的角落,装得不是那么满的粮袋子上铺上麻袋,靠着坐吧。晃悠了十五六个小时,到了京城。再转客车。中间在京城车站等了一宿,才转上车。又坐了一天一宿,才到了中原省的省城。下火车已经中午了。俩人背着大包袱往家走,比逃难的好不了多少。
  方家的小酒馆在主街的街尾,门面不大,叫大姐酒馆。这会子已经开业了,进门就是大堂,放着十来张方桌,四面配着长条凳子,墙角是一个柜台,后面一个架子上摆着酒坛子,和几个瓷瓶,做装饰,柜台边上是两个大酒缸,散发着酒香。过道挨着个门帘通着后厨。
  柜台里有个年轻的姑娘,正在扒拉算盘子。大堂里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姐在给仅有的两桌客人上菜。靠窗边儿有一个摇椅,摇椅边儿上放着一个小几,上面摆着一个碟子,放着花生,还有一个二两的小酒壶,边上配着同样天青色的小酒杯子。摇椅上坐着一位老人,得有七八十岁的样子,头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隔一会儿,手伸过去吃个花生米,或是拿起杯子喝一口,都不睁眼就能准确的找到位子。
  方逐溪把背上的东西往门口空着的一张桌子上一放,奔着老人就过去了。到了跟前,往地下一跪,嘴里说着,“姥爷,我回来啦。”
  向末就知道了,这位就是那位梅老爷,土匪出身,又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看这样子,如今这老年生活,也是过得有滋有味儿。
  老爷子听到声音,睁开眼睛,看了两眼,认出外孙子了,抬手在他头上拍了两个,“大孙子回来啦。”然后咧来嘴笑,嘴里的牙没了一半了,眼睛笑得弯弯的。
  向末正要过去,后厨的帘子撂开,出来一位阿姨,真精神呀。打扮得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头发在脑后盘成髻,没不一丝杂乱,露着饱满的额头。一身卡其色的衣服,都是满大街一样的款式,布鞋。哪里都不特殊,就是人长得精神,腰板特别直,走路带着风,整个人的气场就很足,一进屋,感觉屋里都亮了两分似的。
  “逐溪回来啦?”阿姨把手里的一盘子炒白菜片往客人那一桌一送,跟奔着老爷子摆椅所在的窗边走。
  “妈。”方逐溪回头就喊人。然后站起来,拉着向末,“这是您儿媳妇,向末。向末,这是咱妈,咱姥爷。”
  向末就跟着叫人。
  “哎,好好好。走走走,去后院。”拉着向末的手就往后院走。
  方逐溪在后面扶着老爷子。
  后厨那边有后门直通后院的。但是方妈没让走那个门,反而是出了酒店的正门,绕到侧面的院门前,走的正式的院门。今非昔比了,如今全家都住在小酒馆的后院,没有过去大宅子那样的正门了。这个院门就是正门。新媳妇头一次来家,她才不让走后门呢。
  进门是一个长条的院子,里面摆着酒坛子,和一些柴禾之类的东西。院子一面接着酒馆后门,一面是一个月亮门,进去才是正式居住的院子。五间正房,两边各三间厢房,带两个小耳房。院子中间一个梅花型的花坛,里面种着一棵梅花。
  把人直接带到了正房,老爷子住在东间,方云期住东次间,中间是他跟方爸两个人共用的书房。西次间是正厅。西间方爸方妈住着。方晚晴自己住在西耳房,算是有个自己的小闺房了。东耳房是个茶水房,里面有锅灶和炉子,算是自家的小厨房。
  东厢房应该是方家老人留着呢,门锁着呢。西厢的三间是给他们一家留着的。因为方妈把门锁开了,让他们把东西放在时面。还跟向末介绍了,是给他们留得房间。古香古色的,最里间是卧房,摆着架子床,一看就是古董,柜子博古架都是好东西。中间是客厅,摆着一套桌椅。另一间也拐着一张单人床,显然是给孩子准备的。
  “我爸呢?云期和晚晴中午都不回家吃饭吗?我师父怎么样了?”院子里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方逐溪就找人,最宅的方爸怎么都没在家呢?
  “你爸和云期都在后街你师父那儿呢。晚晴参加他们学校的表演队,下乡演出去了。”
  那还等啥,洗了一把脸,稍稍收拾一下形容,两人就往后街去。出了院门,转到后街,龙师父家是一个独门独院的小院子。大门紧挨着一间半门房,进门是不到三十个平房的小院,靠着西墙是一溜低矮的仓房,院子里的地都开出来了,用草席子盖着保温,应该是种的菜。正房是两整间。进门是半间厨房,另半间是个厦房,往里一整间是客厅,靠南墙窗户是两把椅子带着方桌。西墙是一整面墙的药柜子,前面带个小小的书桌,上面摆着笔墨纸砚。卧室就是那半间厦房,靠里放着一张架子床,外面一个柜子。墙边一个吃饭的小方桌。再没有别的东西。
  这会儿屋子里除了方爷和方云期,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半大孩子,在厨房看着药炉子煎药。方逐溪一进门,那孩子抬头一看是他,眼泪就下来了,眼眼里全是无措,叫了句“师哥。”
  第47章 山村一枝花8  算计……
  方逐溪进里屋一看床上躺着的龙师父, 心就咯噔一下,老爷子躺在那,张着嘴呼吸, 出气多进气少, 头上豆大的汗珠,粘着半天滴不下来。这是油汗, 医书上说绝汗如油,这就是人的生命到了尽头之前,出的汗就是油状的。神仙难救。
  他走到床边跪在老爷子的床头, 拉着他的手, 趴在耳朵边上喊:“师父,我上小溪啊。小溪回来看您啦。”一遍一遍的喊。
  也不知道喊了多少遍,老爷子还真让他给喊醒了,艰难的睁来眼睛, 看了他一眼,嘴一开一合的,像是想叫人,却发不出声音。抬着另一只手, 想要抬起来,只抬到一半, 就放下了,也就这么走了。
  真真就是回来见最后一面。
  人走了, 就得往殡仪馆送,得火化。什么仪式都不能有, 更没有办丧礼那一说。全在破四旧那一套里限制着呢,谁也不敢办的。
  半天的时间,人就送回县郊方外公的老宅那边, 进了跟他一起下山的老兄弟们相同的坟地。
  回到省城,天才黑下而已。
  大家都怕梅老爷子心情不好,小心翼翼的看着他脸色,人年纪大了,就怕情绪波动太多,容易生病,他们那一波的老兄弟,没了得有一半了,心里能不难受嘛。
  但是看着老爷子的情绪也还行。方妈说,下午没去窗边坐着喝酒,在后院的梅花树底下的花坛边上坐了一下午,没说过话。到了晚上,就又到前院酒馆里坐着了。还是一碟子花生,二两酒。
  老爷子自打自家收拢了一切生意进城经营小酒馆,就一直是这个习惯,没事儿出去街上转一转,活动活动腿脚,然后就往窗边的躺椅上那么一躺,听着酒馆里的客人们天南海北的聊天,他也不参与,别人问他什么呢,人家眼睛都睁,看着跟睡着了一样。
  但是谁要是觉着老爷子这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只知道睡觉喝酒,那就大错特错。他老人家往酒馆里那么一躺,就是镇山的太岁,震慑宵小的。如今这形势这么乱,□□的有些个过去的流氓地痞的趁着乱劲儿是什么都敢干。但是从来没人敢来小酒馆捣乱的。为啥的?因为现在上位的那个成分特别好的人里,一大半的人见到老爷子都得叫一声恩人。谁得罪老爷子,那些人要是不给老爷子做主,都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有些人,能背后算计人,但面上,却会做得比谁都在义凛然。到老爷子的事儿上,谁都得尽心,要不然,你都不知道有什么人受过人家恩惠的,你无意中就得罪了。
  还有就是,老爷子一辈子经历的事情多了,步步赶在危机前头平稳过渡,那头脑能是一般的头脑嘛?喝小酒哪里不能喝?非得在小酒馆里?那是因为小酒馆这地方人员混杂,是各种消息汇集之地,别人听听也就算了,可他老人家,人家是能从小新闻里悟出来时代脉搏的。
  别管城头变幻大王旗,他老人家的宝贝闺女一家子都屹立不倒,这就是水平。
  小酒馆最早响应公私合营,早期的公方经理也有想要压私方一头的,拿着方家的成分说事儿,被收拾得灰头土脸的调走了。后面更是谁不服就别想安生在这儿待着。还收拾你也是白收拾,你连场子都找不回来。现在那小会计,和那中年的赵大姐,要多听话有多听话。公方经理,叫李春来,以前也是得过老爷子恩惠的,来了之后把自己活得跟个伙计似的。那他位子就坐得稳稳的,谁也动不了,还年年拿先进。
  “老爷子一辈子见过的生死太多了,早已经看透了。”方妈做为亲闺女,还是了解老爷子的,在方逐溪给把过脉说没问题之后,就是这么说的。
  大家一想,可不是嘛!
  “瞿麦,你别在家里守着了,师父已经去了。等开学你回学校上课吧?”
  龙师父一走,扔下一个十岁的孩子,方逐溪这个当师兄的就得管着。那孩子是十年前龙师父回郊县喝喜酒回来的路上捡的,看着孩子可怜,捡回来就自己养着了。刚好他之前在酒馆里做伙计,公私合营之后,他直接就退休了,守着自己的小院儿,给邻里看看病,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闲着没事。给这孩子起了名叫瞿麦,也是一味药材的名,也叫石竹的。他自己的龙葵就是药材名,没必要非得让孩子随他姓。就找了一个带着姓氏的药材给起了名。孩子从小跟在他身边的,方逐溪才走了两年多,当然认识。
  瞿麦这孩子是个念恩的,懂事起就特别孝顺,一老一小的,都算不清楚是信照顾谁了。五六岁就会做饭,就不让老爷子动手了。到了上学的年纪,学校也没有老师正经的上课了,他就没去,在家里跟着师父学医术。一直到现在。
  听方逐溪让他上学,瞿麦那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我不去,我得挣钱养活我自己。”
  龙师父还清醒的时候,留下过话,医书他全都抄了两份,两个徒弟一人一份。他攒下的家财,面上有数儿的,还有那个小院子,都留给瞿麦。早年攒下的,不能拿到明面上的,都留给方逐溪。那暗处的钱财,买一百个小院儿都有富余的,明面上他的财关,满打满算的也不到五百块钱。不是偏心大徒弟,主要是小徒弟年纪太小,那东西不能告诉他,也怕他守不住。
  “你才多大,挣什么钱去?家里还少你一口吃的了?你把那前门房收拾一下租出去,一个月租上个五块钱,就够你花销的。等将来长大了,娶个媳妇,那院子也够住的。好好的上学,至少得初中毕业吧,让你姑父给你安排到机械厂上班当工人,一辈子稳稳当当的,不比什么都强?”方妈就训孩子。
  才十岁大的小豆丁,就想着挣钱了?是,知道挣钱养活自己是好事儿,说明孩子有上进心。但是他们能眼看着他自己挣钱去不管吗?那她也不用做人了。
  早都帮他想好了日后的安排了。之前他住在前门房里,现在后院老爷子没了,他过去住,前门房空下了,就能租出去,这一片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在这一带上班的人很多,后街的房子很好租。吃饭到前院酒馆来吃,租金足够他日常开销的。再过上几年,进厂里当个工人,铁饭碗抱着,不好嘛。
  瞿麦委屈巴巴的,“姑,我想接着学医……”
  学医不是问题,但是现在真没那个条件让你学啊!城里医院的中医,不是下放的,就是改造的,要么就是扫厕所呢。中医的大夫,药铺都没了。你跟谁学去啊?你看龙师父那药柜,摆了满满一面墙,实际里面一多半都是空的,早都不敢开方了。你就是拿着医书看,让那些小兵小将或是革委会的人看到,都是罪过。学啥呀……
  向末看着孩子可怜,就说话了,“要不让小麦跟我们回东北吧?他是弟弟,跟哥哥住天经地义的。我家里那边在大山里,天高皇帝远的,管得不严,他在那儿,还能给他哥学。孩子有这个天赋,自己也想学,别浪废了。”
  这话就得她说,因为到了那边儿,向家是地头蛇,方逐溪自己都得靠向家照顾着,他就不好直接把人往回带了。
  梅老爷子这时候睁开眼看了向末两眼,“听孙媳妇的吧。”
  他老人家说话了,那就是一锤定音,连瞿麦都知道,得听安排。
  那小院不能空着,空着就该有人回收了,“云期过去住,看房子。”方妈安排她二儿子。
  方云期不干,“我想下去插队当知青去。”
  嗯?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去当知青,咱家有一个孩子下乡了,小妹就不用下乡,她一个女孩儿,还是在家待吧,搁你们眼皮子底下看着,安全。”
  “你当知青是啥好事儿呢?苦着呢!”方逐溪就吓唬他。
  方云期翻白眼,“就是知道苦,我才要去呢,还能让小妹去吃苦啊?”
  那倒也是。
  这时候,家里孩子多的,是必须有至少一个下乡的。方逐溪是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下去的,不是插队。那就得在方云期和方晚晴两人当中选一个。他当哥哥的,还算是有担当。
  方逐溪就看向方妈,“那怎么着啊?您给想想办法,找找您的老战友老部下的,看看能不能把他分到农场去。我们也好照顾啊。”梅老爷子听他这么说,脸上就有了笑模样儿。
  把方妈气的,她一老革命,如今她儿子明晃晃的让她走后门找关系,“找什么找?分到哪算哪。”
  “妈呀,还分哪算哪呢?您这不是亲儿子呀?那乡下跟乡下能是一回事儿不?分到陕北的,年年都得出去要饭去。分到黄河以南的,你就看吧,哪个地方不是累死累活的干,还吃不饱饭?咱就在自己家呢,您可别摆那高姿态的,没必要。”
  您要真那么高风亮节的,您能回来开酒馆养着我爸?能把方家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家里能藏钱?
  把方妈给噎得,说不出来话。
  方爸就安抚,“小溪说的也没毛病,自己孩子自己心疼,你不心疼我还心疼呢。”就把找关系给儿子开后门的事揽到他自己身上了,给方妈一个台阶下。
  大家都心照不宣,您有啥关系?还不都是方妈的关系!
  不过,“爸您现在可以啊,都工程师了?”
  半辈子没工作过,眼看着快要五十了,方爸人家参加工作去了。
  说来也都是机缘。他当年留学的时候不是学的机械嘛。那会子的留学生就没有不努力的,他不是学霸,高材生,但人家也是正经的拿到了毕业证的。
  运动刚开始那两年,机械厂里的大拿,是下放的下放,改造的改造。哪还有正经的工程师剩下了。结果没俩月呢,好了,生产开始陆续出现问题,半年不到,厂子都运行不下去了。上面任务压得紧,生产进行不了,怎么办?还是得那些大拿出手。可人都不知道下放到哪里去了,扫厕所的还能找到人,下放改造的,往回再调都不容易。还有人已经没了的。再一个,文人都讲究风骨,也不是叫了就回的。
  厂里的领导就想起了方爸这么一位特殊人才。方家解放前号称方半城,省城一半的生意都是方家的,领导们从小耳孺目染的,能没听过嘛。方爸是德国工科毕业生的身份,当年也是有名的。人家来找他,原本是想着,让他出面,做个桥梁跟那些大拿好沟通,实在不行,让他做个顾问,有弄不明白的,由他出面去求教,都是专业人士,至少他能听懂吧?结果带着礼物上门,一聊才发现,人家是一点儿没给那毕业证抹黑,绝对专业。
  就这么好说歹说的把人请回去,直接就给工程师,工资一个月都开到九十六块钱了。
  方爸当然不会干那趁火打劫的事儿,不能他上班了,把那些真大拿给坑了。人家也有办法,这人,不可能全能。那么大的机械厂,生产的东西多了去了,他就去拖拉机厂,那厂里的厂长比别处的精明,当初就留了个心眼,把那几位宝贝工程师提前就给安排到下属的试验田去了,说是劳动改造。其实就是在那边种个地,派了靠谱的人去管着,也不让他们干重活儿,跟消遣似的,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干原来的工作。方爸去那边儿,就是把他顶在明面上,实际并没有抢了谁的饭碗。
  然后别处找他,他也去。干的事儿就跟领导找他的初衷似的,他只负责沟通和传话,别人问他什么,他就带着问题去找那些大拿,问回来答案,就照本宣科的学。遇到问题了问他,他一准儿说没把握。一来二去的,再加上他从中说话,大半的专家都给调回来了。待遇肯定不能跟原来一样。扫厂间的,扫厕所的,看大门的,表面干的都是些不重要的活儿,赶到要开会批|斗什么的,就装装样子,不给受罪。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方爸干这些事儿,心里不怵。连厂子里,因为有他在,就有梅家的一层庇护在里面,到厂子里这个那个的人都少了。厂里也愿意有这么一位镇着。妖魔鬼怪都退避。
  大家都领方爸的情,他那工作就好干了。一天天的,也不用他干啥具体事儿,就当个美人灯——摆设就行。去不去上班的,也没人强制他。工资拿着,还能跟那些专家把酒言欢的,当然,都是他从家里拿了酒菜请客。但是他高兴,乐意呀。总算是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人了。一帮子半大老头儿,聊一聊留学的二三事,再争论争论专业问题,苦中做乐的,日子也算自在吧。
  要不是混到这个份儿上,方妈也不能大包大揽的说给瞿麦安排进厂当工人。如今方爸说一句话,那还真不算是难事儿。
  “那您这现在算是挣钱养家了吧?”
  一个月九十多块钱呢,赶上一般工人三个人挣的了。方爸这人是年少时靠着父母养,成亲了靠着媳妇养,自己就没挣过一分钱,老了老了,人家倒是养起家来了。
  “酒馆一天也没桌客人,我看也没什么挣头儿,还养着那么些人,妈,以后可别给我们寄钱寄东西了,就指着我爸一个人的工资,多难的。再说我们的日子也不艰难。”方逐溪又转头说方妈。
  向末也赶紧接话呢,别再让婆家以为她舍不得那些补贴,“是,爸、妈,别再给我们寄东西了。我们真不艰难。您儿子现在挣着两个人的工资,我管着两个厂子,也挣两份,一个月工资比我爸还多几十呢。家里还就我们俩带着您孙子,尽够花的。我大哥大嫂还每年给补贴粮食,真是什么都不缺的……”
  方妈就摆手,“你们有是你们的,爹妈给的是爹妈的心意,给你们就拿着。我横不能家里要饭了,还给你们吃金喝银的就是。那些个东西,都是不好找的,布票油票啥的不好弄,你们日子再宽裕,没票那钱不得在家里看着?”
  向末喜欢这个婆婆的爽利劲儿,跟上辈子的谷总还挺像的,不会装模作样,拿她当客人那么对待,就笑呢,“妈,这您就不知道了,俺们那是山沟里,管得松,对票看得没那么重。以物易物的时候多,认钱的也多,有钱都能买到的……”
  家家的自留地化那么些,勤快点的,到村外远点的地方偷着开荒,赶晚上种,一家也不少收,还有进山弄山货的,河里打鱼的,那么些东西,都要票,能卖完吗?走的就是拿钱卖货的路子。在龙府县城十里远的十里铺村,那就是个大家都知道的黑市,家家户户都做中间商。上面知道不知道?肯定知道,但一直就存在,为啥的?领导也要买东西嘛,谁家里没个需要的时候呢?每回有检查的,必然有人提前通风报信。认家里还存着刚收回来的东西,收到信儿把东西往树林子里一埋,你查吧,保证干干净净。
  她这一说,方妈眼睛就亮了,拉着向末的手,声音都下去三度,“真能够到粮食?”
  能啊。
  然后方妈就拍大腿,“哎哟,这可是救了命了。”
  把方逐溪吓一跳,“咋了?家里没粮吃了?”那不得挨饿?
  方妈白他一眼,转头跟向末说悄悄话呢,“你当咱这酒馆为啥人少的?不是咱东西不行,也不是客人不想来,是没法子呀。现在买粮食都要票,咱手里粮票不够,买不来那么些粮食,就酿不出来酒。为了多攒粮票,咱卖酒就得收粮票,可谁家的粮票都不宽裕,有几个能舍得拿来喝酒的?要想生意好,就得不收粮票。可咱这酒,是在郊县咱老家自己的酒窖烧的,拿酒票进的酒都掺水,不好喝,砸牌子。”
  说来说去,就是没粮票,怎么转都转不开。
  “你们要是在那边儿能弄到不用粮票的粮食,那我买。钱不是问题,有个价儿就行。”方妈很大气。
  向末也很痛快,“行,回去我就找我大哥。到时候给您发电报,你要多少呀?”
  那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了。
  好的。
  婆媳俩嘀嘀咕咕的,就把买卖谈成了。
  向末跟方逐溪在老家住了七天。虽说不让办丧礼了,但是人心是有的,怎么着也得给龙师父过了头七。晚上在那小院子的主屋里,偷着烧了两万烧纸,算是把丧事完成。
  转天两口子带着瞿麦上火车回东北。向末嘴上没说,但这一离开家,晚上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想孩子,想到心肝肺哪哪都不得劲儿,耳朵边上老是闹闹哭唧唧的哼唧声。出来十多天了,她是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