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民窑
作者:
东方胜 更新:2021-12-10 01:51 字数:2100
在没有空间装备之前,这个光门的作用也就仅限于旅游了。除了白银,三个大人身上都带了手枪,用来防身,谁知道宋朝那时候治安怎么样。唐朝时候社会上就有很多浪荡子了(混混)。
虽然白银换黄金各种上算,可是黄金很沉的,凯蒂现在一天的能力值能开十次光门,也就是去五次某个地方打个来回。
虽然没有测试过,但是张诚看光门进出人也是受影响的,进入光门最多一次不会超过十个人。这点人才能带多少黄金。再说了,要赚钱,对张诚来说资本市场里面不是多得是嘛。黄金变现还要多走一个手续。
运其他资源,那就更不上算了,美国红木又不贵。
宋朝贸易旺盛,不论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还是海上的贸易都非常发达。作为首都汴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此定居的也不在少数——犹太人的一支就是在宋朝时候在汴梁定居的。
所以,张诚和三个洋人一起出现在汴梁城中,一点也不扎眼。奇装异服什么的,汴梁人看惯了的,就是黑漆漆的昆仑奴也有海商带来过。
毕竟这是一个创造了当时世界百分之八十gdp的王朝首都。中原王朝虽然一直缺少金银矿,但从很早开始,就是白银黄金流入国。这里产的丝绸和瓷器,千年来一直是欧洲的热销品。
在瓷器出现之前,欧洲人对远东出产丝绸的国家叫赛里斯国,意为丝国。
倒是张诚等四人,来到这里看什么都像是看西洋镜一样,觉得处处是新奇的。小贩们的叫卖,玩杂耍的吆喝,弹琴唱和的酒楼……
在街上转了一下,张诚等人闻到香味进了一家酒店。就这小小的酒店中,也分出了阶级,其中临窗的一排起了个半层高的木质地板架子。算是雅座了。其他人嘛,只好在一层平台吃喝了。
上了这个准二楼,店小二招呼着,四个人占了一张桌子,这里会说中文的,就张诚一个,张诚拍了一个一公斤的银锭在桌子上:“好酒好菜,尽管端上来就是。”
看见闪闪发光的纯银锭,店小二的眼睛都亮了,大声吆喝道:“好嘞!好酒好菜一桌!”
宋朝的法定货币是交子的纸钞,可是,海商们带回一堆交子去,能有什么用,所以,金银仍在社会上流通,这不可能禁绝的。而且随着政府发的交子越来越多,交子对金银的比值是一直在下降的。
就算大家不把金子银子藏起来,也会换成妇女们身上的金银首饰。
张诚等人闻到的香味是羊肉炖鱼肉,鱼羊合起来,就是鲜字。这时代虽然没有味精,但是高汤的味道不比味精差。
刚到北宋没多久,张诚等人就吃了原汁原味的一顿饭。
牛肉嘛,这个是吃不到的,至于猪肉,宋朝的东坡肉要等几十年后出生的苏东坡来推广。
宋朝政府禁止杀害健壮耕牛的,可以说这一点是中原农业王朝的一个恶政。正是因为牛不能作为经济类的肉牛来吃,所以中原民间养牛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农家能养个一两头种地用也就是了。
所以,牛是越禁越少,其实,牛的繁殖周期也就是十八个月,就算以前要长一些,两年也不是很长。如果不禁止屠宰耕牛,因为口感和营养的关系牛肉价格要高一点而且出肉率远高于猪羊,所以养牛还是很上算的——牛每天去山上吃草就行了,比起血汗工厂来放牛也不是特别辛苦的工作。
看到上菜的精致瓷盘,张诚突然发现带什么回去比较上算了,瓷器啊,也就是各种文物。
这可是宋朝原汁原味的宋瓷。在古玩市场上,价格一直不低。虽然美国这边价格炒不上去或者说美国人民欣赏不了,可是在中国一定能炒上去。
要做的就是,买瓷器和古董,然后送到香江的拍卖行拍卖。那边有钱人人傻钱多,不赚白不赚。
而且,货色量少也有量少的好处,毕竟古董这东西突然多了,价格也会崩盘的。
饭后,店铺结了账,用零散的银子二十两,和两张一百文的交子找了零。交子这等纸钞,存世太多,根本算不上古董了,张诚直接打上了给店小二。
因为喝的是低度黄酒,大家倒也没醉,张诚带着人去找了瓷器店。花了几十两银子,在这里买了几个还算的上是高档的瓷器盘子、茶碗、花瓶。
等转到一个没什么人的胡同,让凯蒂开了门,然后回转。
带着瓷器,张诚开车回到唐人街的古董店。这里虽然经常过往,但是不怎么进去过。毕竟张诚没有收集癖的爱好。
古董店的老板鉴定了一下张诚带来的瓷器后,说道:“这些保存得很好的瓷器都是北宋民窑产的瓷器。还是很有价值的瓷器,我这里收的话,只能按一万刀一件收购。卖去国内的话,差不多能卖到五十万把。”
张诚:“五十万美金?”
老板:“软妹币。我坑谁也不能坑你这么多是把。”
张诚:“这官窑民窑,有什么说法嘛?”
张诚:“差的太多,官窑是皇宫御用的,民窑是民间用的。当然,民窑也不是没有值钱的精品,但你这些只能算是保存完好的民窑。算不上精品。
日本的国宝,天耀变的茶碗,可是无价之宝,全日本也就四五个。其实就是宋朝的民窑产生了窑变出的精品,这窑变是不可控的,所以价格贵一些,也是合理地。再者,那些茶碗都是有传承的。这个价值也是很高的。毕竟是名人用过。
民国的林森知道把,一生喜欢收藏赝品,因为买不起真品,但是被他收藏的赝品在他去世后拍卖时都卖出了高价。毕竟是名人收藏过的赝品,那价值就不一样了。能被行家看上眼的赝品也是有价值的。”
张诚拿起一个茶碗看了看:“你看这个和拍卖会上那种过亿的宋瓷拍品,也没什么区别啊。”
老板:“兄弟,听说过白手套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