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24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2-02-03 00:45      字数:3342
  虽然来的人不一定会很多,但也不能给人一种这边连个歇脚地方都没有的差劲体验。
  村支书早就关注清阳直播间了,对吴普这个年轻人非常看好,拍着胸脯打包票:“我们这边什么都不多,就是空房子多,改造成临时民宿妥妥的。”
  没办法,农村嘛,就算建起了宽敞漂亮的自建房,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回来村里待着。
  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接待一下游客赚点钱花也不错。
  她们这些老头老太太除了地里长的河里捞的,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收入,全靠子女孝敬。
  有时她们还会因为看病花钱惹得子女夫妻不和,心里总不那么得劲。
  能自己攒点钱多好!
  吴普和村支书这边商量妥了,才和系统商量着花科普值改造整个博物馆的安防系统,方便把控博物馆的安全。
  像安检机器、售票机器这些附带品,自然也算入到改造范围内,直接由系统负责安排。
  毕竟这是系统的老本行,对它来说只是多跑几行代码的事,方便快捷!
  要是让吴普自己来搞,一堆小事能烦死人。
  系统:【……】
  系统:【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吴普很惊讶:【这点工作量对你来说就超负荷运转了?】
  系统回应:【倒也不是。】
  吴普语重心长地给它分析起来:【要是有人进来搞破坏把仪器给弄坏了,那我们的升级进度肯定会受到影响。我让你改造下安防系统一点都不过分吧?】
  系统:【不过分。】
  吴普:【辛苦了。】
  吴普大方地把手头的科普值统统划拉给系统,一点都没带心疼的。
  系统默默接收了科普值。
  可没等它开始干活,吴普又补了句:【既然你都要去选机器了,不如顺便帮我发个招聘启事吧,目前博物馆事情还不多,先招两个司机,两个售票员,两个安检员,两个保洁,两个厨师,再来两个保安。具体的岗位要求和薪酬福利直接找其他博物馆的招聘启事比对着整合一份就好,这点小事你应该会吧?】
  系统:【…………】
  它确定了,这个宿主铁定是传说中的周扒皮。
  系统消失了。
  吴普调戏完系统,心情非常愉快。
  他想到刚才观众们说过几天是七夕,才想起这还是个古代挺重要的节日。
  除却淳朴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以外,这个日子还有女儿乞巧的风俗,所以又叫乞巧节。
  他准备问问苏轼这些土著,他们的乞巧节是怎么过的,要不要找些村里的小娃娃过来搞个七夕活动好好热闹热闹。
  第22章
  提到七夕,每个人都会想起牛郎和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自民国起就演化成了牛郎偷衣服骗娶仙女。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牛郎织女都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想象。
  据传织女乃是天帝女儿,纺织技巧极其高妙,能织出传说中轻盈美丽的云锦天衣。
  织女的聪慧和勤劳让天帝十分欣慰,特意将她许给了同样勤恳劳作的牛郎,想的本来是“男耕女织”的和谐美满。
  结果织女嫁给牛郎后,两人迅速堕入爱河,耽误了耕织。
  天帝勃然大怒,把她们分隔在河汉两侧,只能一年一重逢,这才有了后来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无论是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这部华夏历史上第一本以“小说”命名的小说集,还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写的《醒世恒言》,都有提及这个故事。
  其中并没有提及偷看洗澡、抱走衣服之类的情节。
  相反,故事里的牛郎是个因为勤勉劳作而被岳父相中的有为青年。
  直到清代至民国时期国内掀起一股股狂热的创作热潮,古时各种传说故事也被扒拉出来随意妆点,将古今中外各种桥段糅合其中,才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牛郎织女传》。
  实际上牛郎织女原本的故事体现的是华夏古代小农经济的基础:男耕女织。
  古时候淳朴的劳动人民仰看天穹,看到牛郎星与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自然而然地开始编起了故事。
  他们编的故事虽然有天帝这样的存在,却也没有脱离他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两件事:耕织。
  即便是天帝女儿,耽于情爱、懈怠偷懒,那也是要受到惩罚,从此与爱人分隔两地、一年一会。
  这样的故事,显然更适合口口相传、教诲女儿。
  于是后来七月七日就成了乞巧节。
  乞巧节当天,小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长辈的期许目光下对着月亮穿针引线,能穿过去,就代表“得巧”;穿不过的,就代表“不得巧”。
  乞巧过后,众人就在摆满瓜果甜糕、果脯肉脯的庭院之中欢快畅谈、共度佳节。
  还有诸如祭拜双星、蜘蛛网丝、丢巧针、丢巧芽、贮巧水之类的活动。
  巧的是,吴普今天还真在一件藏品上看到了相关的影像资料。
  那也是个盒子,不过是个小巧的素面金盒,正好是古时乞巧用的。
  吴普最初选上它,同样是因为它有比较明显的使用痕迹。
  这个素面金盒工艺同样不复杂,古代早就从真正意义上把金银玩出花来,做这个素面金盒的工序更是简单至极。
  比较特别的是它跟着一个小姑娘度过了好几个个七夕。
  每年小姑娘都会和同伴们一起放一只小小的蜘蛛到金盒里,等着第二天起来看看蜘蛛织的网是否圆正。
  一般来说蜘蛛网丝若是圆正,那也算是“得巧”。
  小姑娘的运气不怎么好,许多年都不曾得巧。
  直到小姑娘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年,她早上起来一看,瞧见素面金盒里终于有了圆正无比的蛛网,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小姑娘偎在母亲怀中,开开心心地说道:“阿娘,阿娘,我好高兴。”
  当天小姑娘就病没了,下葬的时候带着她今年终于让她长了一次脸的素面小金盒。
  古时医疗条件下,一个小小的病都有可能让孩子夭折,能顺顺当当长到婚嫁年龄的人也许只占兄弟姐妹中的一半。
  这样一个小姑娘,她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没来得及读什么书,没来得及交什么朋友,更没和谁山盟海誓过。
  她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她没来得及留下自己的故事就走了,像许许多多或出身贫寒或出身富贵的小姑娘一样。
  这些影像留下的,也只是她短暂一生中的几个短暂的七夕夜晚。
  吴普沉默了一瞬。
  最终决定重新安排了一下接下来几天的直播内容,决定把这个素面金盒的故事留到七夕放。
  催泪不催泪不重要,主要是正好碰上七夕!
  这多应景!
  吴普摸了摸自己的良心,感觉它活蹦乱跳,很不错。
  既然想让留守在村里的老弱妇孺七夕过来热闹热闹,吴普就准备在广场上复原一些乞巧仪式让人玩儿。
  午饭期间,吴普就和韩娥她们商量起来。
  这里头最擅长乞巧的,就要数两个小绣娘了。
  她们挨个给吴普数要准备的东西,还给吴普讲起乞巧节当日街上能看到的节日特色,看看能不能给吴普灵感。
  最近几天她们学了不少新图样,还想试试看能不能绣出来,所以顺便请求吴普给她们买点刺绣用的东西。
  她们总不能连一件绣品都拿不出来就拿着工钱离开。
  吴普认真记下需要准备的东西,又问韩娥到时候能不能唱首开场曲。
  最好是学首大伙能听懂的。
  他还没听过韩娥开腔,心里也好奇得很。
  吴普道:“你要是觉得时间太紧来不及学也没关系,随便唱一首你擅长的就行了。”
  韩娥是签了合同要拿工钱的,闻言想了想,问道:“馆长你觉得学什么好?”
  吴普给韩娥找了首《迢迢牵牛星》。
  这是古诗十九首里面的一首,写进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的那种。
  韩娥就着吴普的手机听了几个版本,点头说道:“可以,我试试看,唱出来可能和这些不一样。”
  苏轼坐在旁边,一边吃吃喝喝,一边用“你怎么不问问我”的眼神瞅着吴普。
  他这人天生闲不下来,眼看别人都有事干,自己被晾在一边,有种被排挤了的感觉。
  吴普一看苏轼那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忍不住说道:“这可是属于女孩儿的乞巧节,没你什么事吧?”
  苏轼说道:“我可是会唱《鹊桥仙》的,就少游写的那首‘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些天苏轼把亲朋好友写的词挨个欣赏了一遍,其中写节日的词里头他最喜欢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和秦观的《鹊桥仙》。
  “要是上元节你再把我唤来,我说不准还可以唱《青玉案》。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是让人拍案叫绝!”苏轼颇为感慨地补充道。
  吴普瞅了眼苏轼的黑眼圈,可算知道他每晚捧着手机熬夜都在干什么了。
  这厮估计把宋词名作统统超前点播抢先看了。
  吴普说:“那成,到时候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唱上一曲。”
  苏轼没有意见。
  其他人也各自领了自己可以做的活儿。
  吴普负责做活动策划,既然是要带留守儿童玩,他稍一琢磨,决定再加点科技元素。
  光是祭拜双星也没什么意思,不如来个夏夜观星!
  吴普说干就干,打电话给自己另一个室友,问他能不能搞点设备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