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 第150节
作者:
英桃 更新:2022-02-10 22:39 字数:4580
昨天没睡好,李青文跑到这里出了许多汗,不用他开口,陈文便问道:“你蒋大哥他们去边岗了没?”
李青文:“昨天一早走的。”
近千名官兵出去搜寻了两三个月,依旧没有找到那些失踪的人,连尸体和其他痕迹都没留下,最后林将军决定在营地以北六百到一千里设立边卫岗哨,每个岗哨几十人不等,瞭望军情,及时发现敌情并通报。
这些边卫岗哨大都是官兵,也有江淙和蒋立平他们这样厉害的流犯。
边卫岗哨一设立,江淙直接留在了北面,都没有回来,蒋立平他们被抽调过去三十多个,昨天跟随着官兵已经出发了。
方氏娘三个刚跟蒋立平团聚三个月,结果又分开,不过这个隔几个月就轮换,去边岗的流犯有特殊的照顾,杂活和粮食还有草料什么的不用交,除了没有俸银,基本上和官兵没甚区别。
陈文又问:“你啥时候去京城?”
今天春天,京城押送的流犯到了十几拨,听说后面的还有不少,从过来的差役口中得知,新帝登基不到三个月,便重开了科举考试,天下有才之能都可以应试。
李青文把汗湿的头发往后撸了撸,道:“可能要明年,我二哥来信说,在帮我寻合适的地方读书。”
“好,还是读书好。”陈文道。
俩人说了一会儿话,李青文带着狗崽往回跑,到营地时,天亮了,活动一下手脚,先练三刻钟的箭,等到营地外,已经有一群小孩子拿着铲子和盆子等着他了。
然后,李青文就带着这群孩子,浩浩荡荡的去地里。
靠近河边有几亩单独的田,田里都是一到两年生的树苗,既有桦树、杨树、松树、油果子树,也有榛树、野核桃树、柳树和橘子树等等。
这些树种有的是从森林中搜集到的,有的是买的,多的已经是不是李青文一个人能弄的了的,还要家里人还有村里的帮忙。
李青文带着这群孩子,把树苗挖出来,移植到他们前些天挖出来的树坑中,然后填土,给每个小坑里都浇满水。
这些树坑也不是随便挖的,河两侧的边沿栽杨树、柳树,能固土,每块田之间的空隙栽种桦树,好看又能区分家家户户的地,田地以北的大片空地,栽种成片的松树、桦树、核桃树和橘子树,这些既能挡风,防止水土流失,果子又能吃。
河边和田间不用说,成片的林地,李青文不敢自作主张的种,他去请示过周丰年,得了林将军的令后,专门有人过来划出了地,他才开始干活。
小孩子们干活都很认真,一棵棵小树苗栽下去,动作都很小心,不单是知道这些树长大以后能结果子,也是因为他们栽树跟大人种地一样,算半天的帮工。
边城的春天太短暂了,短的让人恨不得没日没夜的干活,这点的日子用来种地都忙不过来,李青文想要种树,一个人肯定不行,只能找小孩子。
七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有点力气,但种地还不行,能挖挖小坑,提点水,栽栽树啥的。
李青文一边干活一边看着他们,让他们隔一会儿歇一会儿,不能累坏了。
去年大半逃荒来的人都从李家借了许多粮食,每家欠了很多日子的工。这一开春,有的人在开垦新田,种自己的地,有的在帮着李家种田还工,小孩子栽栽树就能顶一个大人半天的工,而且还管饭,实在是很划算。
辰时,陈氏和姜氏还有李茂玉娘三个回家烧火,把蛋汤和高粱饼子做好,汤放在桶里,饼放在盆中,一摞摞的碗也半躺在陶盆中,挑着桶,拉着车送去田间。
随着几声吆喝,干活的人停下来,解开牲口的夹板,让它们歇一会儿,然后一群人到地头来喝汤,吃饼。
早上起来的太早,干体力活肚子容易饿,这个时辰必须得吃一顿,要不干不到晌午就头晕眼花了。
李青文领着一群小孩子,洗干净手,也去地头吃东西。
过完年,鸡圈坏了,上千只鸡跑了满营地,林潭将军出来时踩到了鸡屎,便让他们把鸡圈给挪出来。
这些鸡一半充公了,一半是李青文家的,官兵在营地外头修了一个大大的鸡圈,李家也着人用桦树皮、麻绳和木桩子圈了大一片地。
不是他们偷懒,而是那个时候忙着春种,实在没法盖鸡圈。
每天鸡都能下很多蛋,基本都进了这些干活的人肚子里,重活必须吃好的,要不撑不住。
春天不能捕鱼打猎,鸡蛋是唯一能吃到的新鲜荤腥了,咸鱼和腌肉不算。
每个小孩子都分了一大碗蛋花汤和一个甜饼子,甜饼子里面是高粱糖,饼子还是热乎的,咬开一角,褐色的糖汁便淌了下来,小孩子赶紧用嘴巴给堵上,一个个吃的美滋滋的。
李青文也早饿透了,他喝了一碗汤,和三张饼,引得地头的人频频看过来,“仔儿这饭食没白吃,个头每天都能蹿一蹿。”
李家几个兄弟个子都不矮,李青文之前长过一次,这一回更猛一些。
歇了一刻钟,大人们纷纷套上牲口开始干活,一匹匹野马在田地间走动起来,犁杖之后,是手脚麻利的女人在点籽。
个头矮小的野马出乎意料的能负重,有耐力,它们耕地比营地的战马要厉害一些,跟骡子差不多,一天能耕好几亩地。
跟人一样,春秋的时候,牛马吃的都是精料。
待小孩子们都吃完了,并且添光了手指头上糖汁,李青文带他们继续去栽树。
才刚把一棵桦树苗种下去,李青文就觉得有人在看他,回头一瞅,一个纤细单薄的女孩站在不远处。
“陶姑娘!”李青文冲她挥手。
陶若凝顺手帮着一个小孩子把水提过来,道:“种这么多树做什么?”
“用处可大了。”李青文道:“能挡着风,涵水固土、当柴禾、成木材,吃果子……数不过来。”
陶若凝,也就是那个用画跟李青文换粮食的女孩,一直遵守当初的约定,每个季节都会给李青文送来几副画。
小孩子扶着树苗,陶若凝往里填土,她看着李青文问道:“这得多少年才能长大?”
“快,很快的。”李青文抹了抹头上的汗,从前他也这样发愁过,后来看到路上那些栽种树苗茁壮长大,他心里就有数了。
看着李青文满脸希望,陶若凝没再说什么,跟着一起栽了起来。
第159章
快到正午, 日头开始毒辣起来,李青文让小孩子们赶紧回去,他帮着陶若凝去河边提水。
陶若凝今天有点精神恍惚, 李青文都把水挑上了,她才连忙说不用了。
“我去营地里找蒋家嫂子, 正好顺路。”李青文这般说道。
营地里这时空荡荡的,陶若凝爷孙两个住的房子稍小些,这个还是马永江找人一起盖的,李青文往这里拉过两车柴禾, 还记得路。
只将水放在门口, 李青文便站住了,陶若凝把拎着两桶水进去倒入缸里。
看着陶若凝的背影,李青文不由得想起前天的事情。
那时马永江收拾好东西准备要和蒋立平离开营地,他跑来找李青文炫耀一通自己的新衣服,然后让李青文猜是谁给他做的,看他那嘴巴都咧到后脑勺的样子, 李青文用脚趾头都能知道是谁。
为了让他多得意一会儿, 李青文先是猜他娘,马永江摇头, 说是营地里的, 李青文猜是蒋家嫂子,还没说第三个人, 马永江就忍不住了, 说是陶姑娘。
说完,马永江先是叮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然后又再三给李青文说,他离开以后, 照看陶若凝一二。
李青文点头,他便转身去找李青勇了,然后李青文就从他嘴里听到同样的炫耀的话,他也让李青勇猜,李青勇翻白眼说是陶若凝,他便惊讶的问怎么知道的,李青勇说他刚才听到了……
倒完水,陶若凝再将木桶拎出来还给李青文。
李青文拿着木桶没有立刻走,问道:“陶姑娘可是遇到甚么难事?”
既然答应马永江要照看人,他得说到做到,刚才问过了,陶爷爷的身体没有大碍,那可能就是她自己的事情
陶若凝看着他,不答反问道:“你真的相信江淙他们以后能恢复自由身?”
李青文点头,“当然了,他们又不是犯的十恶不赦的大罪,在边城这么勤恳的做事,功劳和苦劳都有,早晚有一天能洗脱罪名。”
给户部捐银子的事情,只有李家极少数的人还有江淙他们知道,李青文也不知道马永江有没有跟陶若凝说。
说完,李青文突然想起来,这话陶若凝从前跟他送画的时候也问过一次,这是第二遍了。
这样的回答陶若凝是第二次听了,她苦笑道:“这世上真的有公道吗,新皇帝登基,那么多人都被问罪,诬陷我爷爷的那个狗官却是连升两阶。”
“别这么早就丧气。”李青文安慰道:“只要他不是个好东西,早晚有一天会露出破绽,你和你爷爷都好好的,找机会伸冤,肯定有一天能沉冤得雪。”
“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
陶若凝看着他,眼中的绝望看着让人都揪心。
“会的,事在人为。”李青文连连点头道:“你把状子不都写好了吗,我听马永江说,他写信回去也托人问了,你若是信得过我,也给我一份,我可以找人打听。”
陶若凝摇了摇头,“我知道,你给马永江他们奔波已经操了许多心,我爷爷的案子不能再麻烦你了。”
李青文也不强求她,只道:“你不给,我回头自己问马永江。陶姑娘,我爹说,人这辈子不会一直顺遂,大都是坑坑坎坎,你们爷俩现在栽倒坑里,只要咬牙忍过去,以后可能就好了。”
接连被比自己年纪小的劝慰,陶若凝终于笑了,“谢谢你,马永江也是这么说的。”
李青文摇头,见她看上去好些了,才开口道别。
到三间土房子那里,方氏在忙着给地里干活的男人做饭,李青文去给她的菜地浇水,顺便把自己的手脚给冲洗一下。
这块菜地是他从前种的,旁边特意用石灰撒了杀虫子,现在是一块熟地了。
“不用忙了,仔儿,晚上再浇就行。”方氏拉着他进屋,看李青文脸皮晒得通红,忍不住道:“青卓不是让你好好看书,就别出去忙活了。”
李青文嘴上应着,可种不完树,他才不会歇着。
方氏从来的差役那里收到了老家的家书,一边做饭一边絮叨老家的事情,李青文在旁边洗腊肉,切好,放在水中蒸。
听到秦冬梦的名字时,李青文手里的菜刀顿了一下,他还没忘记,秦冬梦想知道江淙喜欢的是谁……
从京城往回走时,他好像没怎么跟江淙在一起呆多久,一直想问都没机会,结果到了边城后,闹了那么一场,就把这事给搁下了。
那个时候,他敢信誓旦旦的说江淙没有喜欢的人,现在却不能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可能也不是那么了解江淙,不能断言。
现在都不知道江淙人在哪里,这个事情可能得拖一阵子了……
方氏半天没听到李青文的回应,转头看着他在出神,一个字不敢说了,怕他割到手。
老孙等人早回来两刻钟,他们几个岁数大些的没有去边岗,就留在营地这边种地。
原本李青瑞和李青文一直喊他们过去一起吃,但老孙他们看李家帮工的人太多,陈氏她们几个人都忙不过来,便就在营地用饭了。
这边饭菜做好,李青文便回家了。
帮工的大人和孩子有不少,李家院子里摆着桌子,每张桌子旁边四条凳子,上面坐的都是人。
李青文在家里已经许久进不去后厨了,家里的女眷一个个都推着他去屋里,想看书看书,累了就躺一会儿。
下午上山,先挖坑,周瑶还有周丰年也来了,李青文教他俩挖多大的坑。
天气一暖,靴子都捂脚,大家都换上了方便的布鞋,周丰年怕是没穿过这样的布鞋,踩着铁锨脚心疼,顶着大太阳还带着帽子,鬓角淌出两行汗。
但是他生的俊,即便现在模样,眉眼间也可能瞧出几分矜贵来。
李青文真的佩服他,竟然这帽子从过年到现在都没摘下来,他多盯着那帽子看了几眼,周丰年就防备的瞅着他,“看甚看,还不快干活。”
李青文都担心周大人中暑,想要劝劝,旁边的周瑶却扯着他到一边,小声道:“你可别乱说,上次周从望去我那里问有没有让头发长的快的药,不知道咋让周大人知道了,可发了一顿火。”
李青文:“……”
他真的不知道周丰年是爱惜脸面,还是爱头发如命……总之是他完全不能理解的。
但是,不管咋样,现在周大人使这把铁锨倒是很利索,挖坑比那些小孩子干的快多了。
为了让他能更好的干活,李青文晚上向姑姑要了两块头巾,就是那种能把头发和脑袋包住,避免吹上土的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