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娇 第118节
作者:南川了了      更新:2023-03-02 16:45      字数:3151
  宋濯往玉阶上迈了几步,忽地伸手攥住了玉阶两侧的长栏,用力之大,冷白色的手背上暴起青筋,几乎要破出肌肤。
  他微微抿着唇,神情尚且算是淡然。
  只有他知道,自己淡然的面容之下,心中是如何酝酿着一场疾风骤雨,猛烈地让他恍惚地以为是在梦中。
  心房因她而强有力地跳动,犹如春水复生。
  缓了缓,宋濯平复心脏,迈入议政殿,望见姚蔑正在望着手中的一封辞呈出神。
  他脚步一顿。
  方才的暗卫去而复还,隐在暗处,悄然对宋濯道:“主公,我等还查出,公主之前,同谭学士有过接触。”
  谭歇么?
  宋濯此前从未在意过这个人,只知他对姚蓁有意,但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略一思忖,他轻一颔首,迈入殿中,走到姚蔑身前,反手叩动两下桌案。
  姚蔑猛地回神,抬眼望见他,将辞呈搁置一旁。
  宋濯冷声道:“陛下,莫要忘却自己的身份。”
  这话本没什么,话语中含义是在提醒他要勤勉,姚蔑的神色忽地灰败起来,有些难堪。
  宋濯没有在意,垂着眼眸,抽出兵法提问他。
  姚蔑今日不知怎地,对答地磕磕绊绊,宋濯蹙着眉头,眉宇间有些不耐,明显是对他的表现有所不满。
  姚蔑倏地噤声。
  宋濯放下兵法书,揉了揉眉心,面色又冷了几分,没有多说什么,准备批阅朝政,便拢着袖子,伸手去碰成堆的奏折。
  方才被姚蔑捧着的辞呈,此时就放在奏折堆上。宋濯若要批阅奏折,必须要将那辞呈拿起。
  宋濯拿起辞呈,顺道扫了一眼。
  那辞呈上的署名,正是谭歇。
  姚蔑惴惴不安地望向宋濯。
  宋濯盯着那名字,忽地眯了眯眼。
  ***
  以“摄政王”为首的四王余党,四处作恶多端,斑斑劣迹传到临安,即使战火尚未烧到江南,也足以让百姓惶惶不已。
  南有蛮夷来犯,北有叛军侵扰,狼烟四起,临安的地方官亦是头疼不已。
  更麻烦的是,除却人祸之外,祸不单行,吴地大旱,河水干涸,当地种植的秈粳稻米又喜水,缺水则无法种植,如今天不落雨,足以窥见未来时日的颗粒无收。
  人心惶惶之下,更糟糕的是,随着战火弥漫,北方余党叛军规模扩大,阻隔了临安送往望京的信件。
  现如今,临安可谓是孤立无援。
  地方官束手无策之际,姚蓁听着暗卫的汇报,亦是心焦不已。
  在这关头,骊兰玦的谋士却悄悄找上她,同她会面。
  那谋士将骊兰玦的私印、官印给她,说:“大人早先便料到此后会有现今这般局面,特托小人将这些留给公主。”
  骊兰玦将自己这半年在临安留下的势力,留给了姚蓁。
  姚蓁便知,这是让她掌权的意思了。
  政事姚蓁并不陌生,甚至称得上是熟稔,因而她得到官印后,第一时间找上知州府,准备同官员们商议对策。
  她一介女子寻上门,虽然通身气质超脱尘外、矜贵非凡,但到底有人不服她。
  国难当头,姚蓁便也不再遮遮掩掩,拿出凤印,亮出了自己身为公主的身份。
  这下,官员们总算服帖了。
  -
  战火持续弥漫着。
  岭南战局稳定,垚军乘胜追击,将那些被蛮夷侵染吞并的土地一点点收复。
  北方战局有宋濯坐镇,想来亦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抚恤过百姓后,局势渐稳后,现今唯一令姚蓁头疼的,便是……
  秦颂。
  处理完政务回府时,姚蓁坐在马车上,看向府门前守着的秦颂,愈发头疼。
  早年,她只知秦颂是江南人士,未曾想到,他母亲竟是临安人。
  更没想到的是,他母亲秦氏,乃是于氏的表亲。
  许是天意弄人,不然,姚蓁亦无法解释,为何如此巧合。
  秦氏逝去已久,此番不知秦颂为何下江南,但他回乡无去处,只得投奔表亲,恰好遇见姚蓁,还将她认出。
  好不容易度过了一阵闲适日子,秦颂的到来,则是捅破了表面的平静,将她静好的日子打破。
  姚蓁不愿见到眼熟的人,实在不愿同他会面。
  她的身份,除却一些须得一起处理公务的官员外,知者寥寥,因而还算好掩盖。
  于是,下车后,当秦颂如往常那般围过来,沉痛哀切地唤她“殿下”时,姚蓁端立着,冷声道:“公子当是认错人了,民女姓沈名陶,并不是公子口中的公主。”
  她轻飘飘地望了他一眼,轻轻颔首行礼,而后便头也不回地走入府中。
  对视的一瞬间,秦颂失了一瞬间的神。
  ——这么多时日,这是她第一次愿意抬眼看他。
  旋即他意识到姚蓁快步走开,这才想起来她方才说的话,连忙几步向追了两步,低声道:“公主,事到如今,你还要隐瞒吗?你当我为何来临安,于夫人已将你的身份全然告诉我了!”
  姚蓁闻言,眉宇间划过一丝晦色,心道,原是于夫人报信,怨不得秦颂无缘无故来了临安。
  她心中有些恼,实在不想再看见秦颂,抬手命小厮阖上府门。
  回到府中后,姚蓁回想起秦颂笃定的语气,越想越不适,如鲠在喉,半宿未睡好。
  隔日起来后,她眼下一片乌黑,在白皙的皮肤上,十分显眼。
  骊夫人见到她,大吃一惊:“这……怎么了这是!”
  姚蓁有些没睡饱,呜哼一声,偎在舅母身旁,将自己近日的遭遇言说于她。
  骊夫人一听,皱着眉恼怒不已。
  娘俩窝在一处,说了好一阵体己话,合计出个法子来。
  原本以为于夫人是亲戚,应当是个极好相处的人,同她相处之后,方知她是个舌头长的。骊夫人同姚蓁一合计,便决定此事由骊夫人散播出去,只说姚蓁在望京时嗑到了头,得了失魂症,记忆有些缺失,对望京中的人和事模糊不清,只记得自己的亲眷。
  这样一说,想必能避免许多麻烦。
  至于姚蓁,则继续装作不认得秦颂。
  果然,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后,于夫人被唬得不轻,感慨好一番,转头便“啧啧”四处播散。
  秦颂自然知道了这个消息,不再烦她,只会在暗处悄然看她。
  偶尔,姚蓁会望见他那双黯然的眼。
  不过,姚蓁早已不是当年的姚蓁了。
  他若看,便看了,左右不会影响到她。
  姚蓁便不再管他,只当不认识他,专心顾自己的事。
  只是,她没有想到,于家人竟这般胆大妄为。
  -
  姚蓁原以为,自己的身份暴露之后,得知她没有死,宋濯会极快地赶来捉她。
  她惴惴不安了几日,悄悄写信给谭歇,询问望京如今的情况。
  信件如石沉大海,始终未有回音。
  姚蓁心中忐忑,过了一段时日,才从旁人口中得知,望京战事告急。
  四王余党言明当今皇帝并非先帝所出,打着皇室血脉不纯的幌子,多地党派联合起来,组成叛军,围攻望京。
  故而,宋濯应当是被政事绊住脚步,无法前来。
  姚蓁心中便不再那么忐忑,但她心中始终沉甸甸的压着块石头。
  此次叛军来得实在过于蹊跷,怎样看,都像是早有预谋,方可一路串通,直攻望京。可姚蓁如今身在江南,望京中的一切皆不得而知,虽然忧心,但束手无策,只好安置好临安城中的百姓。
  临安水土肥沃,物资丰饶,且靠山临水,易守难攻,如若叛军攻来,兵力不足之下,大可封城自守,防守两三个月,并不是问题。
  思索过后,姚蓁决定加固城墙,以守为上。
  计划很快便落实,现今唯一难题便是农耕问题。
  姚蓁冥思苦想许久,始终未得其法。
  待她稍微得了空,随口问了婢子一句,才发现已经是四月底。
  而自年初到四月,临安仅仅下了只手可数次的雨。
  照这般形式看,今年必然大旱,颗粒无收当为必然之局。
  姚蓁心中微沉,但她在此,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她先是规划出对策来,命人引水通渠,确保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又调来掌管廪(lin)仓的官员,仔细询问一番设在临安各地的廪仓可还充盈。
  那官员诚惶诚恐,指着脑袋,言之凿凿地保证廪仓充足。
  姚蓁查阅了粮账,并未发现有什么错处,便让那官员离开了。
  又过了几日,姚蓁领着官员们监工水渠,因着未曾查看过廪仓,终究是放心不下,心血来潮,说要去廪仓看看。
  她随口一提,本不打算当即便前去,官员们却乱了阵脚,纷纷劝阻她莫要前去。
  他们越是这样说,姚蓁心中便越是狐疑,当即便要乘轿撵前往。
  尚未到廪仓,半路上,姚蓁遥遥望见骊家的一名小厮迎面过来。
  她心中一紧,面色不变,及至那小厮快步近前,才淡声开口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