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83节
作者:远上天山      更新:2024-03-18 19:39      字数:4070
  “把他拖走!”那太监大吼一声,“你这昏官,要违背圣命不成?”
  “那臣要问,查封《育言报》究竟是圣命,还是太后之命?我大明究竟是朱家天下,还是李家天下?唐高宗时武后之事欲重演不成?”
  吴中行此言振聋发聩,立时将在场的厂位吓住了,他们没想到吴中行此人竟如此之愣,连这等可诛之言都敢道出。
  何况查封《育言报》的确不是出自圣命,而是太后下的令。
  东厂番子急急忙忙将吴中行拖住,吴中行是文官,哪经得起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拽,何况番子拽他时,吴中行仍抱着文稿不肯放。
  还未拖两下,吴中行便抱住一番子的腿不松,那番子一急之下直接踹了他两
  脚,众人只听一阵闷声,过了片刻,吴中行便不动了。
  “尔等安敢!”张元忭叫了一声,“竟对翰林如此折辱!子道兄!子道兄!”
  张元忭喊了几声,吴中行却没有回他,张元忭心中十分慌乱,东厂番子亦未料到吴中行如此不堪一击,拖拽众人的手也不敢再用力。
  张元忭心中惦记着吴中行,挣开那番子后便扑上去查看吴中行情形,吴中行尚有鼻息,张元忭心下稍安。
  “何事如此喧嚷?”
  张元忭听见声音,面上立时露出惊喜之色:“大宗伯!”
  他不知柳贺今日在不在礼部衙堂,发现东厂番子到时,他已紧急派人去请柳贺,可惜人还未行便被东厂番子拿下。
  不过《育言报》众官吏都在礼部办事,东厂来人闹得声势浩大,礼部上下自然有人能瞧见。
  柳贺一入内,就见《育言报》办报之处一片狼藉,吴中行闭着眼睛躺倒在地,张元忭等人都十分狼狈,他沉声问道:“是何人指使你的?”
  “大宗伯,咱家奉皇命来查封这《育言报》,这《育言报》妖言惑众,离间太后与陛下,这罪天理难容。”
  那太监施施然安坐着,他知柳贺得罪了太后,这大宗伯的位置定然坐不稳,和柳贺说话的语气便少了几分敬意。
  柳贺问道:“既是奉皇命,圣旨呢?”
  “此是天子口信,大宗伯莫非不信?”
  “本官不信你。”柳贺道,“《育言报》若是有罪,当经三司会审昭告天下,你今日无缘无故闯入我礼部衙门,毁我文卷,伤我文臣,究竟谁给你这般大的胆子?”
  “你说奉圣命而来,圣旨不在,说《育言报》有罪,罪证不见,若宫中内侍皆这般,还要我等大臣作甚?”
  那太监抬起三角眼:“大宗伯,实情如何,您心中应当比谁都清楚。”
  “本官不清楚。”
  “但我礼部衙门也不是你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的地方。”
  柳贺话音刚落,那东厂太监笑道:“大宗伯说笑了,我东厂办事,便是内阁也不能阻拦,遑论你礼部……”
  这太监忽然叫了一声,众番子来不及反应,就见柳贺一把将这领头的太监抓住:“今日本官便带你去见天子,本官倒要看看,竟敢假冒天子口谕,你究竟有多大的胆子!”
  “快将公公放下!”众番子见这太监被夺,连忙上前冲至柳贺身侧。
  “我看谁敢!”柳贺厉喝出声,“我乃礼部大宗伯,先帝钦定天子讲官,今日我便要治了这假冒圣旨之徒,胆敢来犯者,本官便叫他人头落地!”
  众番子也不知柳贺这文官哪来的力气,竟就将这领头的太监硬生生拖拽了出去,可他们敢对张元忭及吴中行动手动脚,却不敢将柳贺如何,毕竟柳贺是堂堂正正的二品大员。
  礼部衙门中,官员们闻得消息也纷纷赶来,余有丁及何洛文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便见柳贺拎着一太监走了出来:“大宗伯……”
  二人视线看向《育言报》办报之处,其已不见原本的模样,入目之处一片狼藉。
  柳贺道:“此人假冒天子圣旨,到我礼部滥打滥砸,子道兄遭他们殴打不省人事,本官正要去见天子,各位回衙安心办事便是。”
  从柳贺的表述中,余有丁与何洛文已猜到了内情。
  天子平日对《育言报》极为喜爱,可以说是期期不落,他二人也因在礼部任职受了两回赏,既如此,天子又如何会下令对《育言报》这般施为?
  何况吴中行此刻躺倒在地,还不知境况如何。
  “天下仪制只看我礼部,至洪武朝起,还未有人敢到我礼部如此放肆,礼法何在?公道何在?”余有丁沉声道,“大宗伯,下官与你同去!
  ”
  “下官也同去!”
  余有丁与何洛文表了态,在他们身后,礼部四司的郎中、员外郎及主事等也都是跟随。
  东厂本就坏事做尽,如今竟到他们礼部来放肆!
  柳贺为人如何,礼部众官员都能瞧见,便是他开罪于太后,也是为了礼法公道。
  今日受辱的是吴中行,若不能讨到说法,明日便会轮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人!
  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岂能容几个东厂番子折辱?
  礼部众官员气势汹汹向着宫门去,路过其余衙门,也有官员问发生了何事,到翰林院门前时,听得厂卫火烧文卷并将吴中行殴打致伤后,众人均是愤慨难平。
  “同去!”
  “进宫讨个说法去!”
  “我等翰林,何时轮到他东厂番子折辱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至宫门时也有人阻拦,是那机灵的番子早一步至宫门外嘱咐,叫人将礼部众官拦下。
  “各位大人,若无天子口谕,下官不敢开这宫门。”
  那守卫一脸歉意,态度却极为执拗,仍然死死把住城门。
  “大宗伯,咱家劝你老实回去,宫中可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地方。”被柳贺揪住的太监又道。
  柳贺看向那守卫:“请向陛下通禀,礼部尚书柳贺有要事奏。”
  “大宗伯,与他一守卫在这多说什么?请五城兵马司通报便是。”
  六部正堂一级的官员进宫,宫门守卫一般不会阻拦,今日他们这一众官员浩浩荡荡进了宫门前,守卫却偏要拦住,下令的人究竟是谁,结果已呼之欲出了。
  “大宗伯,不如请内阁……”
  柳贺拦住余有丁话头:“既是我礼部之事,不必劳烦几位阁老。”
  说罢,他道:“今日本官便在此等候,何时天子召见,本官何时入内。”
  说罢,柳贺便在宫门前坐了下来,其余礼部及翰林院的官员则都在他身后坐下。
  “各位大人,本官实不该行如此非常之事,然本官为礼臣,争的便是一个礼字,父子君臣为礼,祖宗家法也为礼,天底下有礼之一字,因而本官便不能容人矫天子之诏。”
  宫门守卫原以为柳贺会闹嚷,这样报予天子时,他们也好将责任甩到柳贺头上,说他袭扰宫门,威胁天子。
  可他竟安然坐下,与众官员论起了礼。
  第238章 进宫
  礼部及翰林院的翰林们加起来,足足有几十人,众人在宫门外静坐,宫门守卫既无法劝走,又无法放任这么多人不管,一时间很是犹豫。
  自坐上礼部尚书之位后,柳贺还未以自己的角度阐释礼,众官员原本想,《育言报》遭如此对待,柳贺论礼时恐有怨言,可他只是平静道出他为何执着于“礼”之一字。
  他文才极佳,于经义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官员们不由听得入了迷。
  众人便想,柳贺为何宁愿得罪太后也要将《育言报》那文章登出?
  只因朝廷各衙门中,能纠大错、论大礼者,唯礼部而已。
  众官员坐了片刻,都觉得体悟颇深,原先他们觉得,柳贺更擅办实事,论礼法道义或许有不足,此时听了柳贺之论,众人都有恍然大悟之感。
  此时日头已经渐渐高了,幸而近日不冷不热,众人倒不觉得疲累。
  柳贺忽然道:“陛下读书颇勤,自元辅教他政事后,陛下更是苦学不辍,若在往日,臣下有事拜会陛下,陛下应当早已接见了才是。”
  “大宗伯所言甚是。”余有丁道,“太/祖设六科,便是令言道畅通,令官员们蒙受冤屈时能面见天子,然而历朝历代都有小人阻塞言路,意欲蒙蔽天子,朝臣们也都无可奈何。”
  约莫半个多时辰过去,五城兵马司指挥忽然到了,见柳贺领着礼部及翰林院浩浩荡荡一帮人在宫门外,指挥及副指挥也是头大。
  一边是东厂,一边是礼部,这其中任何一位他也得罪不起。
  “大宗伯,不若先去歇歇脚,这般多人拦在宫门外毕竟不好看。”
  柳贺笑道:“不劳张指挥费心了,本官今日只想看看,天子何时愿见本官,若是不愿,天子又是为何不愿?”
  五城兵马司指挥心中叫苦不迭,堂堂礼部正堂竟被人拦于宫门之外,整个礼部衙门官员出动,这样的大事,天子仿佛瞧不见一般。
  宫中那位纵是威势滔天,也该将文官们当一回事。
  五城兵马司不敢对礼部官员及翰林们动粗,他大约是去搬救兵了,又过了些时候,张四维及申时行两位阁臣联袂而来。
  “大宗伯这是做什么?”张四维眉头皱起,“带着一衙门的官员到此,礼部事还办不办?大宗伯你身为正堂,当以身作则才对。”
  不待柳贺出声,张元忭便出列道:“张阁老,下官等都是自愿追随大宗伯来此,无他,心中之怨不能平也。”
  “宫中内侍声称奉圣命至礼部,将《育言报》文卷一应毁损、焚烧,将众官吏如犯人把捉拿,编修吴中行不忍其所为,却惨遭其殴打,生死不知。”
  “我等为官是为天子守江山,护佑一方平安,今日却连知己所遭不平事都不能为其申冤,下官心中难受至极。”
  “若此事真为陛下之令,下官只愿见陛下一面,请陛下收回成命,若此事并非陛下下令,下官更要知道,究竟是谁借了天子口谕到礼部打砸烧!”
  柳贺朝张四维二人深深一拜:“张阁老,申阁老,子道兄是我的同年,若非因我之故,子道兄不会来办报,便不会有今日之祸。”
  “吴子道身为翰林都受此折辱,东厂究竟把我们读书人看作了什么?”罗万化也道,“两位阁老不妨替我等问一问,究竟是何人指使,才叫东厂番子如此猖狂?”
  “请阁老相助我等!”
  张四维和申时行知晓劝不住,只能道:“今日天子身体抱恙,已请了太医来看,各位先行回去,待天子病愈,定会召见各位。”
  柳贺心道,张四维恐怕是李太后搬来的救兵,宫里不管谁出来劝解,众人不见天子是不会离开的,可换了张四维则不同
  ,他毕竟是内阁次辅,官员们大多会给他面子。
  “张阁老好意,恕下官不能接受。”柳贺看向余有丁二人,“左宗伯,你们先带着各位大人回礼部,衙门不能缺人。”
  “一甫兄,多谢你前来相助,但此事毕竟涉及礼部,与翰林院无关,我还是不愿你们牵扯其中。”
  “大宗伯!”
  “泽远!”
  此言一出,柳贺即转过身去,将宫门叩响。
  这一瞬,张四维及申时行都变了脸色。
  “臣有不平事,欲见天子,若今日不见,臣百死胸中仍愤懑难当。”柳贺朗声道,“若不能使冤屈得平,使天子亲贤臣远小人,使蒙蔽天子之人当罪的当罪,挨罚的挨罚,臣这礼部尚书不当也罢。”
  叩阙鸣冤,即官员、百姓有冤屈不能平时可为,然而若扣响宫门,百姓及官员等要先受刑,因而大明开国二百年,有叩阙鸣冤者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