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99节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4-07-31 16:38      字数:5858
  今年除夕宴跟往年不同,皇后没了,大皇子废了,太子不得圣心,坐在皇上身边的反而是皇贵妃跟两个小皇子。
  贵妃与贤妃与有荣焉,好似自己得了脸面一般。
  被人暗暗打量的周景成实在是受不了,这晚宴不吃也罢,他承担不起父皇这份看重,周景成还是希望父皇是跟从前一样把他当傻子看待。如今这宫里没一点自由可言,他真想去凉州找五弟,起码凉州没有父皇。
  此时此刻,五弟应当在想他吧?
  被四皇子殿下念叨的五弟已经睡熟了,守岁前是要喝花椒酒的,周景渊人小,舅舅不让他喝。于是他偷偷用筷子蘸了一点尝了尝,就尝了这么一口,一点点儿,这会儿便昏睡不醒了。
  傅朝瑜抱着外甥,一脸无奈。说好了跟他一起守岁,结果刚吃完了饭便睡下了。
  罢了,他自个儿守吧。
  新年一过,木工跟叶娘那边便相继传出了喜信儿。
  第102章 赏赐
  如今才初六, 傅朝瑜年都还未过完便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连忙将人请过来。
  木匠冯散最先到,还将自己的搅车也一同带了上来, 当场给傅朝瑜展示了一番轧棉去籽。他如此自豪不是做了傅朝瑜想要的, 而是他在傅朝瑜给他说的基础上又改进了一番。改进后的搅车,出棉量比他第一次做的搅车高了不少。
  冯散试过之后跟傅朝瑜道:“大人,如今这样一台搅车每天可轧带籽棉花十斤, 出净棉四斤。”
  傅朝瑜转动碾轴, 将棉花送进去,不多时,棉絮与棉籽便自动分离开了。
  “比我预想之中的还要好, 你多费心了。”
  傅朝瑜捣鼓了一番频频点头,对冯散越发高看了许多。如今外头的工匠都有一门吃饭的手艺,但因为各种原因手艺并不外传, 自然也没办法推进生产。来日等衙门有钱了, 可以请冯散这样的人替衙门改进一些农具, 日后也方便造福百姓。
  冯散激动地站在一旁,真该叫他们一家人都来看看知州大人是如何夸奖他的。他一介小小的木工,从前所能见到最显赫的人也就是东街的张老爷了, 结果一朝祖坟冒青烟, 他竟然入了知州大人的眼!
  傅朝瑜夸过之后还在端详。
  棉花可以用来纺织, 棉籽也不能丢了, 既可播种也可以榨油,甚至棉籽上面残留的一些短棉绒若是再加工也可以做成其他的纤维制品。一朵小小的棉花,却全身都是宝。
  棉籽上的短棉绒想要继续分离可以用手工完成, 但是这样效率不免太低了,傅朝瑜又道:“搅车一事, 我给你记一桩大功劳,等春耕之后衙门必有赏银。另有一桩你回去想想,可否能做一个什么工具将这棉籽上的籽儿与短绵分离开。若是这些都做成了,兴许日后史书上面都有你的功绩。”
  冯散也不知是否是因为激动,脸上还挂着红晕,听到傅朝瑜的吩咐忙不迭地应承:“大人放心,这事儿包在小的身上。”
  傅朝瑜顾忌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如今你做的事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日后若是衙门还有别的差事,希望你还能一如既往地尽心尽力。日后,整个凉州的百姓都会感激你的。”
  傅大人比他高半个头,风姿都雅,犹如青松。冯散晕乎乎地听完,晕乎乎地出去了,等被人送出衙门之后还高兴得合不拢嘴。
  嘿嘿……傅大人竟如此看重他。
  刚走了两步,迎面碰到叶三娘,冯散知道这也是替傅大人做事的,出于礼貌他不得不停下来打了声招呼,但是出于心中那么微妙的一点心思,他又很难不骄傲,觉得自己赢了,怎么都压不住轻狂的眉梢。
  叶娘身后的秀珠觉得这人古怪:“我怎么觉得他那么得瑟呢?”
  “兴许是办成了傅大人交代他的事儿吧。”
  秀珠加快了脚步:“那又如何?我觉得还是比不得叶娘子你。”
  那木工只是做了个搅车,她们叶娘子可是把布都已经织起来了。秀珠跟另一位娘子虽然遗憾这件事情不是她们办成的,可是叶娘聪慧,她们也能跟着沾光不是,可见她们女子不比男子差。
  迫不及待地进了衙门之后,三人立马就见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傅大人。
  秀珠催促叶娘赶紧将棉布送出去。
  叶娘还有些紧张,主要怕自己织出来的布不符合傅大人的预期,给自己安慰一通之后,才将棉布呈上去。
  一匹孔雀蓝色的棉布被抖开,傅朝瑜跟李成皆面露震惊之色,不自觉上前几步握在手中。
  这棉布做的属实精细,质地厚,柔韧性强,布面平整几乎看不到什么杂质,因为柔软所以手感也极佳。最重要的是这棉布上竟然还有花纹,不同色彩的棉线相互交错、配色形成的花纹。仅这棉布上面的花纹并不太复杂,只有一些鸟雀样式跟水云纹,但这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始了。只要掌握了原理,日后什么样的样式织不起来?高手果然在民间。
  “这是你们织的?”傅朝瑜兴冲冲地问道。
  那二人老实道:“都是叶娘织的,叶娘可聪慧了,回去之后她便将原本的纺车给改造了,”
  “怎么改的?”傅朝瑜看向叶娘,他记得,这位似乎还有一位与景渊差不多大的女儿。
  叶娘又紧张上了,可她明白这是自己的机会,故而定了定心,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常:“原先纺纱的车都是单锭的,虽然也能用,但是纺出来的棉纱易断,且每日也不能纺出多少棉纱出来。后来经民妇观察,发现是里头的动轮太大了,所以纱锭转速比较快,棉纱容易崩断。民妇将其改成三锭,又改了原动轮的大小,如今仿出来的棉纱不仅不易断,还比从前更快了许多。至于织布,用的是‘错纱配色,综线挈花’之法……”
  后面的傅朝瑜便听不懂了,术业有专攻,他毕竟不太懂纺织,这等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吧。傅朝瑜已经决定要将冯散跟叶娘二人收归衙门所用,只是这件事情不能着急,得先将棉布这件事情过了明路再说。
  傅朝瑜带着李成跟王谢玄二人亲自去看了纺车,又亲自去观摩叶娘是如何纺织的,确定了这法子可以大量的织出棉布来,心里便有了计划。
  叶娘的纺车和织布机都放在一个空屋子里,这里没有火炕,犹如冰窖一般。叶娘便是独自在这间屋子里,一点点将棉花与棉籽剥开,再细细地纺纱织布,日复一日地调整。一个月时间,那双手已经长满了冻疮。
  叶娘紧张地等着结果。
  傅朝瑜知道她在担忧什么:“明年春耕你们母女二人先在福田院住上几日,我会将棉布一事陈奏圣上,待朝廷有了指令,再找个房子安顿你们母女二人。”
  叶娘呼吸一滞。她们母女二人的房子有了,傅大人甚至还要将她的棉布送去京城?
  惊喜来得太过突然,叶娘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感激,遂连忙跪在地上磕头。
  王谢玄知道傅朝瑜不喜欢看别人磕头,先一步将叶娘给扶了起来。
  傅朝瑜道:“有功者当赏,这本就是你应得的。”
  叶娘眼中含泪,她自然不信什么“有功当赏”,她的夫君也有功,但他的功劳也不知记在谁的头上了。叶娘清楚,她能得到这份承诺全是因为傅大人好心。若是换了别的知州,兴许这份功劳就要记到上面某位大人的头上了。平民百姓想要出头,何其艰难?
  傅朝瑜又提醒一句:“这纺纱和织布的法子虽然是你改进的,但日后或许要为衙门所用,将来说不定还会传到大江南北。”
  叶娘忙道:“应当的,大人只管拿去用便是!”
  她从未想过要讲这法子据为己有。
  叶娘的纺车跟织布机被李成给带回去了,衙门准备按着这个再多做几十台。
  人走之后,叶娘迫不及待地回了屋子,紧紧抱着自己女儿喜极而泣:“月儿乖,以后咱们母女俩都有屋子住了!”
  她们不x会流落街头了,甚至,福田院的所有人都不会。等衙门正式开始织布之后,肯定会最先在福田院里招工。无他,只是因为傅大人天生就是怜贫惜弱之人。
  织布让叶娘代劳,但是做衣裳这件事情,傅朝瑜还是交给了秦嬷嬷。秦嬷嬷在皇上面前伺候过,知道该用这匹布做什么样式的衣裳。因傅朝瑜急着要衣服没两天便做好了,没有绣花,只是棉布的夹层里头塞着不少棉,看着简洁大方。但是留给周景渊的那一件秦嬷嬷却做得格外用心,特意选好了花样,还找了几条毛领子准备镶上去。
  她还问傅朝瑜要不要,傅朝瑜摇了摇头。这棉布都是用来卖钱的,等日后不缺棉布的时候他再做一身吧。
  傅朝瑜写好了信,吹干之后封好,又将几件衣裳打包一起,命人快马加鞭送去太府寺。
  他并未通过三省宰相这种常规渠道进贡上去,自从在陈淮书那儿得知吕丞相极有可能已经站队太子之后,傅朝瑜便对三省丞相有所警惕了。虽然那三位丞相看着似乎是良善之人,但坐到这个位置上谁还能没点伪装呢?当他们相比,傅朝瑜还是更愿意相信杨直。
  至于这棉布如何售卖,傅朝瑜也愿意先同太府寺合作。后期棉布肯定会逐渐平民化,但这初期却能赚一笔权贵的钱,走一走高端的路子。怎么卖还得交给太府寺,大不了让三成利给杨直就是了,左不过最后进的都是皇上腰包,还能顺带给皇上卖个好。
  送信的小吏知道这是要紧的事,带着两匹马,一路疾行,不过三日功夫便到了京城,通过太府寺将东西呈至御前。
  皇上前阵子大发雷霆之后脾气一直不见好,这回看了傅朝瑜的信之后,方才展颜。
  杨直事先并不知傅朝瑜所为何事,他站在旁边一眼便看到了御前的几件衣裳,材质似乎更寻常的麻布丝绸不一样,看来傅朝瑜又得了好东西。
  皇上见他上前,便将傅朝瑜的信交给他。杨直通读了一遍后,愈发对这几件衣裳好奇:“圣上,微臣能瞧瞧吗?”
  “你拿去看便是。”
  杨直迫不及待地接过衣裳,为显公允,秦嬷嬷给后宫几位主子都做了一件,杨直看到里头还有几件小衣裳,应当是送给几位皇子公主的。触之柔软,里头的夹层很厚,密不透风,这样的衣裳穿在身上应该很是保暖。
  棉花在如今可是个稀罕物件儿,听说只有西域那边种了许多,但傅朝瑜却在信上写了,这棉花非常适合在河西走廊种植,且他们那边已经熟练掌握了纺纱与织布的技术,效率很快,若能大规模种植棉花,自然也能大规模纺织棉布,甚至棉花还能做成棉被,比起外头各种柳絮制的被褥更暖和。毫无疑问,棉花的种植将造福于普罗大众,但是推广一类作物无疑是需要钱的。
  傅朝瑜在信里说的也坦然,他想请圣上替他宣传宣传这棉衣。春耕过后,凉州一带的棉布便能大规模供应到京城,届时,他希望能先在达官子弟中赚上一笔钱,用以在凉州一带大规模种植棉花、扩建防治工厂、扩大棉纺织规模。
  一环套一环,哪一样都得用钱,但是哪一样都能生钱。
  商州有一个日进斗金的水泥厂,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皇上与杨直不可能不心动。一个厂可以盘活一整个州,百姓们能借此养家糊口,上交的税钱也是财政的一大来源。况且若真如傅朝瑜所说,河西走廊一带都适合种植这棉花,那往后整个河西走廊一带都能轮作多种一季作物,这收益无疑是巨大的。
  怎么瞧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杨直心动不已:“圣上,要不微臣现在就替他们造势?”
  “不急。”皇上按捺得住,“他们不是说了吗?春耕之后这批布才能运到京城来。过段时间朕先将这些棉衣穿上,且任由他们猜这衣裳如何来的吧。”
  皇上对朝臣们认识得很透彻,简而言之就是贱,但凡跟傅朝瑜有关的东西赏给他们未必肯要,求而不得才会念念不忘,他就等着看这些人如何抓耳挠腮的。
  想到此处,皇上心情轻松了不少。
  将傅怀瑾送去西北真是送对了,河西走廊一带始终是皇上的心病,前朝末年被破坏得太狠,纵然朝廷有心重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傅朝瑜却已经让皇上看到了希望,其他人人不行,不代表他的安平侯不行!
  想到傅朝瑜心心念念的土豆,皇上决定力排众议,先送一部分土豆过去给傅朝瑜育种。至于朝中议论,皇上不愿多管,那本就是人家献上来的,现在要用一用,又怎么了?有本事他们也去找几个良好试试。
  皇上直接吩咐杨直下去办这事儿。
  杨直听此不由得会心一笑,若论圣心,朝中那些官员们加在一块儿只怕都比不上一个傅朝瑜。
  凉州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推进。
  元宵过后,衙门陆陆续续又接了些盘炕的活,但有钱的人在年前都已经做好了炕,如今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单子,做完也就没了。剩下的人家自己用黄泥也能盘炕,听闻张掖一带盘炕手艺也传开了,其他各州也竞相学习,今年即将开春便暂且不论,明年冬日应当家家户户应当都会盘上土炕,用以过冬。好用的东西,不用官府盯着,百姓自个便愿意争相效仿。
  凉州官府又统计了缺粮的人,命他们登起之后来官府领粮食,官府不仅给了粮种,还给了另一份棉花种子。每人一袋,说是让他们春耕的时候令开辟一片地种下。还道这棉花并不需要什么水,极适合在西北播种,过两日衙门会派人前去各乡亲自教授他们如何种植棉花。
  一群人莫名其妙的领着棉籽回去了。
  又有人听说衙门送种子,不收钱,来年也不用换,都三五成群地过来领了一包。不花钱的东西,还是挺多人稀罕的。
  与此同时,袁老板依旧在西域一带勤勤恳恳地给傅朝瑜收集棉花,衙门造了几十台纺纱车跟织布机,挪用了福田院的几间屋子,雇佣福田院的人过来纺纱织布。这里的一切都由官府管理,虽然条件简陋,但因待遇不俗每个人都颇有干劲,都想趁着这几个月攒够修房子的钱。
  这几间厂房因为简陋,除了叶娘她们这些做工之人,甚少有人知道。叶娘等女工都憋着一股气,准备一鸣惊人,都对此事守口如瓶。
  衙门倒是清楚,但自上而下都未声张。如今赚钱的路子还未打通,若提前嚷嚷开,日后赚不到钱岂不是叫人看了笑话?
  但御赐的东西大肆宣扬却是无妨的。
  这一茬土豆赶在春耕前夕送到了凉州,一同送到的还有冯散跟叶娘的赏赐。皇上赏人的东西一向都是华而不实,但这回过或许是看进去了傅朝瑜的信,知道这二人手中拮据,一人赐银五十两。
  且不说他们二人在收到这份赏赐的时候有多么欣喜若狂,只说马大人在看到土豆的时候,便有些神色恍惚了。
  牛伯桓还在喋喋不休:“没想到土豆就长那样啊,听闻傅大人的爵位就是靠着献土豆有功才封的。朝廷对这粮种格外看重,原还以为要再过好几年才能传到西北一带,没想到傅大人竟然给咱们要来了。”
  真厉害啊……
  马骞没吭声,因为他意识到,春耕这一场仗自己是输了,输得彻底,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比不得傅朝瑜了。他在西北经营多年,总不能方方面面都输给傅朝瑜吧。等春耕之后,他必全力以赴夺回民心,绝不能任由傅朝瑜一个人出风头!
  第103章 高价
  正月十五过后, 因皇上运送不少土豆去西北一事,朝中又生风波。
  陈淮书所处的御史台便是弹劾的主力军。如今各地方都盯着土豆,都想拿些种子在自己的地盘上试种, 然而杨直看得紧, 地方官们没一个得逞的,就连京畿其他州县的地方官都未曾拿到土豆,全都念念不忘。可一转头, 皇上便将这些新粮种送去了凉州。
  凉州又是傅朝瑜的辖地, 怎么,傅朝瑜比旁人都高贵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