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作者:易难      更新:2024-10-07 13:51      字数:1958
  二宝还坐在旁边的婴儿椅上,这会儿终于意识到气氛不太友好,爸爸妈妈又都不知道哪里去了,皱起脸哼了两声要哭。
  饭桌上只剩下小琪还在认真吃饭,腮帮子吃得鼓溜溜的,一边吃还一边把小油手蹭在弟弟身上,拍拍安抚他。
  “弟弟不要哭哦。”小琪一本正经地说,“大人吵架呢,很快就好了。你不要哭哦。”
  向亦文带她妈回到家,已经过了零点。褚娇和褚阿姨早就离开了,齐全在客厅地铺陪着已经睡熟的两个娃,其他人都休息了。
  向亦文一进门,就看到杯盘狼藉的年夜饭餐桌,想到这桌饭她和她妈都没吃上一口,又想到这桌饭都是褚阿姨做的,心里又是一堵。
  齐全坐起来,睡眼惺忪地问,“回来了?妈没事吧?”
  “我爸呢?”向亦文怕吵醒旁边的娃,压着情绪小声问。
  “骂了小斌一顿,睡觉去了。”齐全说。
  “骂他干什么?”
  齐全就说了欠褚娇钱的事。
  “……”向亦文觉得自己的脑子这一晚上已经承载不了再多的愤怒了。“向亦斌呢?”
  “睡了。”齐全说。
  “……”向亦文只好说,“你也睡吧。”
  她饿得不行,准备开火煮饺子吃。她妈心里别扭,说不想吃。她就说,包都包了,凭什么不吃,浪费食物,咱不能跟齐全他爸学学吗。
  安静的客厅里,只剩下她们俩碗筷轻轻碰撞的声音。吃完还得轻手轻脚把乱七八糟的餐桌收拾掉。向妈一个一个盘子往洗碗机里码,向亦文过来,悄悄地凑到她妈耳朵边。
  “妈,明天大年初一,我带你泡澡吃自助去,就咱俩。去不去?”冲她妈调皮地笑了一下,转身去擦灶台了。
  向妈也笑了,抬手抹了抹眼睛,继续码盘子。
  好不容易忙完躺下,点开手机,向亦文看到群里蒋赛和齐盼都在问她,就报了个平安。
  “要不我明天去给你撑腰。”蒋赛说。
  “你可别来。”向亦文说,“我已经够崩溃的了,可能到下次过年都缓不过来。”
  齐盼没有接话。
  是蒋赛告诉她的,她一晚上都没注意,以为群里向亦文没回只是因为太热闹太忙了。
  蒋末然和她爸当着齐盼的面大吵一架,摔门而出前给齐盼甩下一句话。
  “作为老师,我很崇拜你。作为朋友,我很喜欢你。但是你想当我后妈,没门。”
  齐盼好气又好笑,看在蒋亚君的面上没说什么,而蒋亚君也毫不意外地追着他闺女头也不回走了,半句也没给齐盼解释。
  “就知道。”齐盼锁上门,自言自语道,“我就不该招惹这爷儿俩。”
  做吃的带了蒋末然的份,人走了饭还得吃,她打开一部有年头的贺岁片,一边看一边吃饭,没吃到一半电话又响了。一看竟然是陈彼得。
  她疑惑地接起来。
  “拜年的话群发就可以了。”她说,“否则就不像你了。”
  那边陈彼得大笑着掩饰尴尬,“是。”他说,“你在家呢?没出去玩?”
  “没有。”
  “……那,要不要一起?”
  “出去玩?”齐盼莫名其妙,“我可不去,我在家瘫着吃吃喝喝挺好的。”
  “没有没有,我是说,一起吃喝?”陈彼得说,“我在往你那边走呢。”
  陈彼得一进屋就敏锐地发现齐盼还没收起来的另一份碗筷,“这是给别人的吧?”齐盼刚想说他还有点自知之明,他就拿了过来,“正好给我用吧。”
  两个人平淡不失和谐地吃着饭,一边看电影,电影到了最后所有的不孝子都回家来吃上一顿团圆饭,一切都在贺岁的喜气洋洋中结束。陈彼得笑着跟齐盼说,“你看,这么多年,到头来还是咱们两个没有家的人,能一起吃饭吧。”
  “谁没有家了?我有家,这就是我家。”齐盼毫不客气地怼回去。
  快到零点的时候郭阿姨还特意打电话来问她有没有吃饺子,齐盼忙说都有都有。那边人声嘈杂,郭阿姨的语气也洋溢着幸福。平日里郭阿姨神经衰弱,从来都是吃了药十点多就上床躺着,难得今天熬到零点还神采奕奕。
  蒋赛私聊她,说了向亦文家里的事,齐盼得知也是五味杂陈。说实话,当初得知他们一大家子要住在一起了,她这种习惯了独身的人确实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觉得一定是争吵不断一地鸡毛,就等着看笑话吧。但现在真出了笑话,她心里却只觉得难受又可悲。
  “那不是活该?”陈彼得听了在那儿幸灾乐祸。他本身就是一个对家人没什么感情的人,从来不能理解反而疯狂嘲笑国内家庭这种紧密联结几代同堂的生活模式。“你家人以前对你也不好,他们根本就学不会好好跟家人相处的,在一起生活必然是这种下场。”
  齐盼不喜欢他用“下场”这个名词来形容他们,虽然他说的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并没有错。
  “谁不想要更好的生活呢。我离了他们生活更好,那我就离开了。他们没有我能生活更好,那也正常。结婚了,两个家庭在一起觉得能生活更好,那就在一起呗。怎么选都有道理。”
  “所以,你真的觉得,在现在这个年纪,生养下一代,会生活更好吗?”陈彼得问。“至少我跟那些没有生养下一代的资本和信心还非要养的人不一样,我有自知之明,我不养。我完全相信我这辈子不会是一个好父亲。年轻时的坏毛病我可以改,我可以学着做一个好伴侣,但其他的,我不想,也不能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