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文泽荆      更新:2024-11-18 16:08      字数:1974
  《徐解来日》作者:文泽荆【cp完结】
  简介:
  刚刚脱离高中苦海的郁景徐对大学没有太大期望,在这个充斥着焦虑与内卷的时代,接受自身“平凡”事实的他依旧为内耗所困。
  面对大学这个新平台,郁景徐一开始还是以高中思维应付,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种种挫折。但在同舍学长卓蔚成的引导下,他渐渐找到了消解内耗的方法,明白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到达“罗马”。
  卓蔚成由于自身社交能力出众和从事学生工作而成为明派大学的“风云人物”,也在这个过程中看清了大学的某些“规则”。
  而他在大二时不满家里的安排,选择考试降级转专业到大一中文系,又因为开学报到时郁景徐对自己偶然的帮助和同在一个宿舍的关系而对其多有照顾。
  习惯拿捏人际关系的他却极为欣赏郁景徐的认真诚挚,在互相开导的相处中,他们彼此都收获了对未来的新理解……
  he、青春
  第1章 车站接驳
  “尊敬的各位旅客,本次列车即将到达木容南站......”
  狭窄的过道瞬间塞满背提着大包小包的人群,郁景徐扯出放在硬质卧铺下的行李箱,又再次检查了一遍随身物品,坐在铺边等待着列车停靠。
  车厢里的交谈声在这一刻达到了鼎盛,他没有听见熟悉的西南乡音,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闽地方言。
  又过了十多分钟后,前面不知是谁用木容话喊了一句“车门打开了!”,人群便开始推推搡搡地缓慢移动。
  郁景徐此刻也没了继续等待的耐心,木容九月的气温依然有三十好几,异常潮热,而列车上混杂着烟汗臭味的污浊空气也让他一秒都熬不下去。
  他瞅准空隙,拖着行李箱像一尾游鱼般灵活混入人群,东弯西拐,终于在两分钟后呼吸到了外界的新鲜空气。
  出站台,乘扶手电梯,身边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频率不一的脚步声、行李箱的滚轮声、普通话中夹杂方言的交谈声不绝于耳。
  即使先前已经在列车上呆了二十几个小时,郁景徐也没有像此刻这般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个背井离乡的行者。
  婉拒过出站口蜂拥而至拉客的滴滴车司机后,他拿出手机,拍下了悬挂在最高点的“木容南站”四个铁制大字,然后将图片发进了名为“三口之家”的微信群里。
  仅仅才过了数秒,手机便响起几条微信消息的提示音,郁景徐摁熄了屏幕,不用看,他都知道肯定是父母在祝他能顺利到达学校。
  各大高校都会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在动车站派专车接送到校,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八点。
  他的眼神在一众高校的身份牌上逡巡了一阵,那些学长学姐见状便开始更加积极地挥牌,其热情程度不亚于拉客司机。
  郁景徐最后把目光落到了一个佛系举牌的学长身上,那人随便扯过一张传单就垫坐在石墩子上,倒也不怕烫屁股,晃悠悠举着的红牌上赫然写着四个白色楷体字:“眀派大学”。
  但那学长看着还挺面善的,他如是想道,拖着行李箱径直走了过去,对方此时也锁定了目标,忙不迭地起身。
  “学长你好,我是眀派大学文学院的新生。”
  “啊,你好你好,居然是我的直系学弟!”对方的脸上一下子迸发出真心实意的笑容。
  郁景徐被他突然高涨的热情弄得有些发愣,于是他略微收敛,感慨道:“我在这儿都站了两天了,你还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来自文学院的学弟。”
  郁景徐斟酌着用词,“文学院......女多男少,很正常。”
  “确实,我叫言川兀,大二汉语言非师范生。”
  “郁景徐,专业方向和学长你一样。”
  言川兀闻言再度上下打量着郁景徐,他还以为自己这学弟一副面容白净温文尔雅的模样,会走师范路线。
  得了,要摈弃自己的某些刻板印象,自己那个公费师范生舍友平时看着不也没个老师样。
  “文学院在新校区,现在正好是中午,大巴师傅送完上一班就要去吃饭了,你差不多得再等四五十分钟。如果饿了的话我这儿有面包。”
  郁景徐道了谢,却没要他的面包,转而打听一些学校的情况。
  “学长,请问我们的宿舍楼在新校区的哪个位置?”
  言川兀在脑子里架构起了学校的平面图,搜寻片刻后回答道:“各个年级都住在竹园,它算是在新校区的中间吧,稍稍靠东一点点,挨着图书馆。”
  他发现在提到图书馆时,对方的眼神明显亮了一瞬。
  “唔,不过也有一些新生会被分到大二的宿舍楼,尤其是男生。所以学弟,你被分到了哪个宿舍?”
  “竹园二栋,608。”
  言川兀有些震惊,那不就正好和自己一个宿舍吗?
  因为男生太少,所以四人寝的宿舍大一时只住了他和另外一个公费师范生,现在来了新生,就得把这空给补上了。他不是没得到消息,不过没想到会这么巧。
  “......我就是608的舍长,你以后可以叫我川哥。我们宿舍还有一个免师生,还有一个......算了,不提也罢。”
  此言一出,郁景徐脸上的愕然之色不比他少,直到和对方交换了联系方式,都还有些没缓过来。
  在往后的十分钟内,言川兀又坐回了石墩子上,尽职尽责地向他科普学校的各种信息,有的是郁景徐高考假期间在迎新群里已经熟悉过的,更多的则是一些他所不了解的“潜规则”。